江西古代叫什么
进入宋代,行政体制再次变革。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划分为9州、4军、68县。其中,大部分区域隶属于江南西路,其余部分则隶属于江南东路。元朝时期,中国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江西地区因此被称为江西行省辖区。明朝时,虽然基本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进行了部分调整。
在古代,江西省的行政区域划分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有所不同。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在此争雄。直至汉高帝初年,江西才正式成为一个明确的行政区域,当时的豫章郡即设于赣江流域,郡治南昌县,辖下有18个县,其管辖范围大致与今日江西省区相同。
江西省,中国省级行政区,简称赣,别称赣鄱大地,是江南“鱼米之乡”,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 该省名源于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 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地区吴、越、楚三国分争。
江西在古代的称呼有豫章、九江郡、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江西布政使司等。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其第一个名字是“豫章”。汉高帝初年,设立豫章郡,郡治南昌。汉武帝时,江西属扬州部。王莽的新朝时期,豫章郡更名为九江郡。东汉、三国、晋时期,以郡名则称为豫章,以郡治所名则称为南昌。
江西以前在古代叫:江右、江南西道。江西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为干越之地和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
江西在古代一般被称为豫章。这个称呼主要起源于汉代,当时江西地区设立了豫章郡,因此,人们常以豫章来代指这一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行政区划和名称有所变化,但豫章这一称呼仍然在历史文献和古籍中得以保留,作为江西的古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