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司机撞死人才知罹青光眼 眼科医:初期症状不明显
一位公车驾驶早晨开车出门,不慎撞上过马路小学生,导致对方身亡,案件送至法院,法官征求第二意见,将病例送由台北长庚眼科医院主任陈贤立检查,结果发现该名驾驶已有一眼因青光眼视野损伤、几乎失明,却因另一眼视力正常,毫无警觉。医师提醒,青光眼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患者多仰赖健检才能发现。
研究指出,青光眼患者五年内发生交通事故祸的机会比无青光眼者高出65%;跌倒风险增加38%,骨折风险则高出31%。陈贤立表示,视野缺损不容易察觉,原因是大脑会透过视野填补机制,自动补足缺失画面,患者早期只能感觉到影像略显灰暗,对比度下降,不易察觉异状,也很难清楚向医师叙述视力变化。未积极治疗青光眼者,视野缺损恐影响日常工作,严重时甚至会失明。
台大医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医师苏乾嘉指出,青光眼初期症状不明显,但依据视野检查可分为轻、中、重度,须因应疾病严重程度对应治疗策略,积极治疗对于减缓疾病病程非常重要,目前患者多以点眼药水治疗为主,但是一旦进展到中度、透过眼药水眼压仍控制不佳,应考虑手术治疗,许多病人担心手术会导致失明,实际上视神经变化不可逆,不做手术、放任病情恶化反而危险。
台湾青光眼关怀协会理事长吕大文表示,青光眼具遗传风险,直系血亲罹患青光眼,其后代罹病机率比一般人高出7至9倍,建议有家族史病人,18岁之前就必须完整检查视力,且由于青光眼不易早期发现,建议民众把完整视力检查当作生日礼物,养成每年定期检查习惯,才能早期发现疾病,把握时机治疗。
吕大文说,较轻微的青光眼治疗,以点眼药为主,若眼压控制不好,视野持续恶化,或药物引起睫毛乱长、眼匡凹陷变黑等副作用,病人无法接受时,则必须考虑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是青光眼治疗趋势。青光眼危险因子包括重度近视、三高等,但建议确诊青光眼患者,不宜再做近视雷射手术,否则会影响眼压判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