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养肝多吃芽菜 泡脚畅通经络 穴位按摩提升免疫力
春季伊始,易有流感、新冠、肠胃胀气、胃食道逆流、便秘等疾病,台湾中医师李建志建议,在晚上用足浴包泡脚,按压「风池穴」、「大椎穴」,必要时敷贴三九贴,缓解不适。
台湾中医师吴明珠表示,在五行中,春天属木,又是养肝的季节,建议多吃芽菜、豆芽、蒜苗、葱、嫩姜,以及菠菜等绿色蔬菜,帮助养肝。
吴明珠指出,天气逐渐回暖,民众可上山赏花、散步,只要心情保持愉悦,就可疏肝理气;至于影响肝脏的肝经,从足部的大脚趾与第二脚趾间开始上行,建议平时多多踮脚,双手同时向上伸展,每小时做10次,促进身体延展及下肢血液循环。另建议晚间,以温热的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不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足部伤口患者则不宜泡脚。
李建志同样推荐泡脚,先准备足浴包,内含干姜、桂枝、红骨蛇、伸筋草、艾草、川芎、大花咸丰草、赤芍等舒筋活血等中药材,帮助畅通经络,水量约3000cc,水深高于脚踝,水温约37℃至42℃,浸泡约10至15分钟,出汗后稍作休息。
吴明珠建议,有鼻子过敏困扰的民众平常多按摩两侧鼻翼的迎香穴,或是手部虎口的合谷穴,以及足部的大脚趾上方的太冲穴,每次30下,有空就可按,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穴位图。(图╱123RF、制表╱美国世界日报)
「透过穴位按摩提升免疫力」李建志说,除了做好保暖,让头喉颈部不要接触冷空气,加上穴位按摩,可帮助免疫系统对抗疾病,进行穴位按摩时,每天至少1至2次,每次按5至10分钟,在按压时需有酸痛感,才能达到按压的效果。
与免疫力有关的两大穴位为风池穴、大椎穴,前者位于位于头部枕骨下方,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按压时大拇指由轻到重按压约20至30次,搓揉让皮肤产生热感,促进头颈部血液的循环,进而缓解头颈部紧绷的肌肉,减少头晕和偏头痛等发生机率。
至于大椎穴,则位于颈部和背部相接之处,以手触摸明显骨头隆起时,大椎穴就在下方凹陷处,平常多按揉,可促进循环,降低颈部的酸胀感。也可在穴位贴上活血化瘀的中药材药布,药效渗透后,可改善颈椎僵硬。中医师建议春天多吃芽菜、豆芽以及菠菜等绿色蔬菜,帮助养肝。(本报资料照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