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后运动处方5核心要均衡 可改善疲惫、淋巴水肿 降低焦虑忧郁

一名罹患胃癌的68岁阿嬷,因治疗切除五分之四的胃,变得很虚弱消瘦,因此医师建议她可到健身房运动,刚开始阿嬷连一个阶梯都爬不上去,踩飞轮不到5分钟就脸色苍白,但经过3年多的努力,她不仅癌后复原状况佳、气色红润,现在还能把40公斤的杠铃提著走。

癌后运动处方5核心要均衡 可改善疲惫、淋巴水肿 降低焦虑忧郁

「癌后运动对患者的帮助,几乎跟药物一样重要。」台湾癌症希望基金会荣誉董事、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血液肿瘤科医师谢政毅说,过去观念认为癌症治疗对身体损耗很大,休息是唯一的解决方式,却经常发现愈休息状况愈差。根据美国癌症医学会等国际组织研究,运动可降低癌症治疗后的中长期副作用,对改善疲惫、淋巴水肿、睡眠有益,能降低焦虑忧郁及提升生活品质、身体功能,因此,建议应将运动训练融入癌症照护。

●癌友不只散步要肌力训练

癌后该如何运动?物理治疗师林昭印提醒,首先应询问医师自己是否可以开始运动,以及身体状况应避免哪些运动。不过,若缺乏正确的运动知识,也可能无法达到有效运动,「许多癌友唯一做的运动就是到公园散步,这就像只吃某一种食物,结果饮食不均衡,对身体没有帮助」。

癌症希望基金会提出「癌后运动处方」,有效运动应包含肌力、肌耐力、敏捷、平衡、心肺等五大核心功能,皆应达到均衡。林昭印强调,散步可能加强些许肌耐力和心肺功能,却完全缺乏肌力、敏捷度以及平衡训练,尤以肌力与日常生活机能息息相关,像爬楼梯、从椅子上站起来等都得靠肌力,「训练肌力可让我们活得有光彩,但癌友最常忽略的就是肌力。」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度运动

肌力会随著年纪增加而下降,谢政毅叮咛,癌友同时面对正常老化、本身疾病状况、治疗后遗症与长期副作用,更应在诊断和治疗后就开始运动。常见许多癌友休息太久,体能呈现断崖式下降,若肌力降至失能临界点,生活将无法自理甚至没办法自己走路,后果不容小觑,建议癌友在诊断和治疗后尽快恢复日常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很多人以为生病后的运动动机会很强烈,其实不然。」谢政毅提醒,癌友经历疾病与治疗的辛苦,身体状况可能影响意愿,亲友应多鼓励他们开始运动,才有可能改善现况。

医师提醒,癌后运动对患者的帮助,几乎跟药物一样重要,亲友应多鼓励患者开始运动,才有可能改善现况;示意图。(图/123RF)

avatar

知识菜鸟 管理员

发布了:10730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