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食冰癖 恐是缺铁性贫血

美国宾州大学曾发表一篇统计研究,异常爱吃冰块,即具有「食冰癖」者,约56%同时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研究进一步厘清两者原因,将缺血性贫血者分为喝温水与咀嚼冰块两组,观察两组的健康表现,发现缺铁性贫血者喝温水并没有显著结果,但咀嚼冰块却让缺铁性贫血者增强大脑反应,改善贫血症状。

医药/食冰癖 恐是缺铁性贫血

研究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者因吃冰块,可能让患者的「潜水反射」被活化,活化交感神经、强化脑部血流量,改善贫血症状。

强化脑部血流量 减轻疲惫

所谓潜水反射是指当吃冰块时,就像潜水或是皮肤接触冰水时的状态,心跳开始变慢,血液输往四肢的量减少,转输往大脑或是其他重要器官,也因为冰块使体温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增加脑部的血流量,增强大脑反应,所以可改善缺铁性贫血患者因为长期缺铁导致脑部血液不足、容易疲惫的状态。

台湾中山医院家庭医学科主治医师陈欣湄表示,该篇研究是从统计结果推论,医学实证上尚未证实两者的关系。不过,在临床上,确实有遇到几位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有「爱吃冰块」的习惯。她认为,爱吃冰块的习惯确实可以当作缺铁性贫血的参考指标之一,若真的要就医,应该再加上下眼皮翻开颜色偏白,才去就医检查较为合适。

常见19至44岁女性 容易掉发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类型中的一种,发展中国家约9%的人口患有缺铁性贫血,女性多于男性。根据统计,19岁到44岁女性有2成有缺铁性贫血,等于每5人就有1人有缺铁性贫血,女性因有经期,相较于男性容易有缺铁性贫血,如果是非经期的年龄层,仍被检查出缺铁性贫血,可能是肠胃道疾病、泌尿道等疾病引起,最令人忧心的是大肠癌或胃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陈欣湄指出,由于红血球负责携带氧气到全身细胞,若身体长期处于缺铁性贫血的状态,患者容易疲惫、心悸、掉发、头晕、皮肤苍白等,严重者可能会影响到心脏机能。治疗缺铁性贫血,可透过服用铁剂、调整饮食方式,即可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

动物性铁质 吸收较佳

以台湾为例,依照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成年女性铁建议摄取量为每日15毫克、成年男性10毫克。陈欣湄说,平时若要摄取足量的铁质,可选择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猪肝、牛肉、鸭血、猪血、牡蛎、蛤蛎、鸡蛋、红苋菜、红凤菜、白苋菜等。

不过,对于人体来说,动物性食物中含有二价铁,比较容易被吸收,植物中的铁质属于三价铁,人体吸收率较差,因此,如果是茹素者又是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陈欣湄建议,可寻求药物治疗,再搭配多吃富含铁质的植物,双管齐下。

avatar

知识小能手 管理员

发布了:12304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