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那年 我跨过柏林围墙

举世闻名的柏林围墙,是冷战时期最丑恶的标志性建筑,终于在1989年11月9日被推倒,铁幕从此打开,德国开始走向统一;这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惊心动魄场景,永远镌刻在史册上。

忆往/那年 我跨过柏林围墙

2024年是柏林围墙推倒的35周年纪念,回想当年我跨过柏林围墙的过程,一直记忆深刻。

1988年初秋,当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驻上海领馆刚开张,一个明朗的上午,我揣著个牛皮纸袋来到西德领事馆。这是幢老洋房,我推开铁栅门沿著小径上台阶,战战兢兢地推开门,会客室里坐著一位女士,我向她说明来意,要申请赴西德探亲的签证。

「先生,你请坐,我去通报。」她对我说,又回过头指著旁边小桌「有咖啡请你自便」。我环顾四周,正在犹豫是否要杯咖啡,从里屋走出一位瘦高个先生,穿著笔挺的西服、戴著眼镜向我走来。

我站起来向他问好并说明来意,同时把牛皮纸袋连同我的护照和名片递交给他。纸袋里是我太太在科隆大学历年的学籍登记、成绩单和财务纪录等的复印件。她三年前辞去上海某科研所工作,前往科隆大学进修德语。

高个子先生拿了文件回办公室,我拿起厚重的画报翻阅,还没阅过半本;他走出来把纸袋和护照还给我,同时伸出手说,「Professor Mah, welcome to visit our beautiful country, wish you have a wonderful Journey.Bon Voyage.」我几乎不相信这是真的,当他那双大手向我伸出时,我紧握著他的手并致谢。走出领事馆,我打开护照看著那个还留有墨香的签证章,真是感慨千万。

办护照 得过层层关卡

回想起我申办护照的过程,不堪回首,从教学室申请开始,到系主任批,然后到人事处,校长室层层盖章,再到派出所注销户口及油粮供应后,最后到市公安局才取得护照。

太太寄来机票,我把校事、家事安排好后就准备出发了。父亲带著女儿送我到火车站,从上海出发到北京,在北京搭上了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首都柏林的飞机,中间在莫斯科转机。

第一次走出国门,一切都那么新奇。在等待转机时,莫斯科的环形机场里色彩绚丽的俄罗斯娃娃以及包装精美的伏特加,给我上了出国的第一堂课。中午时分,目的地到了,这是东柏林的国际机场。

太太与我约定,她先从科隆搭火车到西柏林,然后在东西柏林交界处、柏林围墙的查理检查站(Checkpoint Charlie)外接我。她拿的是西德签证,无法进入东德来接我。

机场的海关官员十分友好,因为我们是兄弟国家。检验了我的西德签证后,告诉我如何搭乘接驳车去查理检查站。

汽车拐了几个弯,沿著柏林围墙前行,举世闻名的柏林围墙就在我身边快速移动,那是既激动又兴奋的一刻。眼前的柏林围墙,威严下有点阴森,不如想像中那么高耸,但很厚实,有扛枪的战士站立,要越过这堵墙是绝不可能的。

分别三年 与太太相拥

检查站到了,不大的房子,是当时东西德之间主要的通关。下车的人陆续进入室内,环顾四周屋有旗架,插著美英法三国的旗帜,墙上有大幅地图。官员逐一检查证件,轮到我时,是一位美国军官,他检查我护照上的签证,问我来西德的目的,我说是来探望太太,我们已经分别有三年多了。

「Oh, I believe she will give you a big hug ! 」把护照还给我时,军官对我说。我俩都笑出了声,美国人的幽默与轻松实在是名不虚传,一下子我紧张的心情松弛了。

走出检查站四处张望,我发现她从远处向我奔了过来,是她没错,就是孩子她妈,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

找了家饭店坐下后,太太点菜时一口流利德语,顿时我觉得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视的感觉。只顾讲话也不知吃点了什么,走出饭店已是万家灯火了。沿著大街漫步西柏林街头,感觉城市特别明亮,街灯和商店橱窗里外是明光泽亮,路上车来人往,络绎不绝。

布兰登堡门 柏林标志建筑

第二天,太太陪我到布兰登堡门前参观,这是柏林的标志性建筑,城门上立柱著四匹青铜马拉著胜利战车的雕塑,雄伟而壮观。城门在东柏林那边,我们只能隔墙相望。沿著西柏林围墙的一侧漫步,这里墙面上到处是色彩缤纷的涂鸦及各种口号,西柏林人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这堵墙的愤慨,厌恶而不屑。

这与在东德一侧柏林围墙的阴森威严、一付不可侵犯的架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站在布兰登堡门前,太太为我留影,我又爬上瞭望平台,据说这是1987年美国总统发表演讲台的位置。雷根总统在这里发表了 「 Tear down this wall 」(推倒这堵墙)的著名演说。

雷根总统当时面向世界说道 : 「戈巴契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推倒这堵墙!这墙它抵挡不了信心,抵挡不了真理,这堵墙抵挡不了自由 。」历史见证了雷根总统的呼声,1989年这堵墙终于被推倒了。

在这值得纪念的平台上,太太为我按下了快门。

回顾这段在柏林的经历,有幸擦身而过东西两侧柏林围墙的体验,这段短暂而印象深刻的经历一直铭刻在我的记忆中。这也是我由此走向自由之路的始端,由此开启了我下半个人生新的一页。 

查理检查站

查理检查站是冷战期间(1947年至1991年),西方盟国对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最著名的柏林围墙过境点的称呼,是冷战的象征,代表著东西方的分离。

东德领导人瓦尔特.乌布利希 (Walter Ulbricht)竭力争取苏联批准,于1961年建造柏林围墙,以防止东柏林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人口移民或叛逃到西柏林。

1961年柏林危机期间,苏联和美国坦克曾在该地点短暂对峙。美国前总统约翰·F·甘迺迪曾于1963年6月26日访问查理检查站,并从平台上眺望柏林围墙和东柏林,同一天他发表了著名的「我是柏林人」演讲。

东欧国家解体、德国统一后,查理检查站的美国岗哨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

作者在布兰登堡门前方、雷根总统发表演说时平台上留影。(作者提供)美国前总统雷根1987年在布兰登堡门前发表「推倒这堵墙」演说场景。(维基公有领域)位于加州西米谷的雷根总统图书馆,有一块柏林围墙遗迹。(维基共享资源/by Happyme22 )查理检查站是西柏林和东柏林之间唯一可供美国人和其他外国人以及盟军成员使用的过境点。其余六个检查站是针对西柏林或西德居民的。(维基共享资源/by Roger Wollstadt )1961年10月,美国M48巴顿战车在查理检查站与苏联T-55战车对峙。(维基公有领域)作者在柏林围墙的西柏林这端,在布兰登堡门前留影。(作者提供)

avatar

知识小能手 管理员

发布了:12304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