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肠胃不适竟是「自律神经失调」 运动、调作息助缓解

台湾一名民众是家中长女,先是经历长期照顾的中风爸爸离开,随后妈妈失智了,因弟妹皆已婚,于是她把妈妈接来同住,独自照顾妈妈,忙得不可开交。后来妈妈过世了,她的生活顿失重心,身体逐渐出状况,常出现心悸、胸闷、喘、肠胃不适、过度换气、盗汗等症状,还罹患忧郁症,每天浑浑噩噩的,就医才发现竟是「自律神经失调症」上身。

胸闷、肠胃不适竟是「自律神经失调」 运动、调作息助缓解

自律神经是辅助全身的神经,而自律失调则是指无法用意志力控制。台北振兴医院身心科主治医师袁玮指出,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从头到脚都可能出现,常见症状如心悸、胸闷、喘、头晕等,也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腹胀等肠胃症状,或是吸不到气、过度换气,甚至是盗汗、手脚冰冷等症状。

自律神经分成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袁玮表示,交感神经负责的是逃跑或是向前冲,例如远古时打猎遇到危险时需要拔腿就跑,此时交感神经会亢奋,让身体获得较多氧气,弱化消化功能;没有危险时,则是由副交感神经主导,包括上厕所、促进消化、呼吸减缓等。但现在社会的压力多是长期存在,并非短暂就结束,因此自律神经角色会混淆,难以收放自如的调控。

若要诊断是否自律神经失调,袁玮表示,首先应排除是否有其他生理问题,一般会透过抽血、心电图等检查予以排除,也有不少人是看了胸腔科、心脏科、神经内科等转介而来。她曾遇过一名80多岁老伯伯因为胸闷、喘,儿子以为是自律神经失调带来看诊,但她一看老伯伯嘴唇都已发紫了,应该是心脏问题,赶紧送到急诊救治。

袁玮指出,自律神经失调需要进行整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及生活型态调整等3方式。

1.药物治疗

透过药物治疗,可以协助让患者生活回到正轨,并改善睡眠,避免演变成忧郁症。至于吃药是否要吃一辈子?袁玮说,药物再搭配其他生活型态改善等,约1年内自律神经失调症状会获得改善。

2.运动

运动可以帮助自律神经放松,但不少患者疑惑「因为自律神经失调,平常已经很喘了,难道还要运动?」袁玮强调,运动能刺激自律神经放松,建议可先从简单的有氧、瑜伽、超慢跑、快走等运动开始。

3.生活型态调整

自律神经失调应进行生活型态调整放松,例如透过腹式呼吸、冥想、正念等方式,调节自律神经、训练专注,可纾解压力。

avatar

知识小能手 管理员

发布了:10532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