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运动抗老抗忧 「过度」运动累瘫又伤身
运动不只改善生理健康,也可以减少忧郁、延缓失智;但过度运动却可能让身体老得更快。「运动适度就好。」复健科医师陈昭蓉表示,过度运动会让身体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过多的自由基容易伤害身体,死亡率反而高。另外,马拉松、铁人三项选手心律不整比率高,因为心脏过度负荷产生疤痕组织,且容易猝死。
运动后瘫软无力 代表过量
民众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过度运动?陈昭蓉说,可借由运动后的感受判断,运动完应是舒服的,仅有隔日酸痛;但若是运动后感觉瘫软、只想休息,代表已经过动运动。
运动主要分成四大类型,有氧、肌力、伸展、平衡。陈昭蓉表示,一般青壮年只要注意避免运动伤害,但当年纪增长时,平衡重要性变高,加上心血管问题、肌肉流失等影响,长者运动要从少量、强度低的运动著手。她提醒,重量训练盛行,不少长者尝试上健身房运动,但一定要衡量自己能力,哪些器材能用、哪些不能用,否则很容易受伤。
中强度运动 1周150至300分钟
至于运动时间长短,陈昭蓉建议每个人一周应该要有150至30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如快走、简单跳舞等,或是75至10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如跑步、爬山等剧烈运动。她举例,若是快走一次30分钟,一个礼拜5天就可以达标。
陈昭蓉说,运动强度可用「能否唱歌」作为简单判断依据。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时没有余力高歌,而快走时虽可以交谈,但也无法唱歌;低强度运动则像是走路、做家事等,尚有余裕唱歌,但因为强度低,不能列入每周的运动时间。她认为「没时间运动绝对不是理由」,看电视的时间可以原地踏步、拿弹力带伸展、水瓶或是哑铃做肌力运动等。
训练肌肉力量 支撑关节
关节健康与肌肉息息相关,当肌肉的支撑力不足,关节就会疼痛,关节一痛更不想走路,因而让肌肉力量更差,形成恶性循环。陈昭蓉说,关节靠肌肉和韧带包覆,韧带稳固、关节就稳定,韧带会随年龄增长而松弛,但韧带无法训练,因此得靠肌肉保护关节。打破恶性循环的第一步,得先把关节的肌肉力量训练好,肌肉完整包覆关节后,才可以增加运动意愿。
日常站姿、坐姿也不能松懈,须注意是否驼背。陈昭蓉说腹部肌肉要用力,感觉向内缩起,核心力量往上,维持姿势,避免站三七步让脊椎呈现不良姿势。然而,姿势通常难以一直维持,有时可以翘脚放松,但要「换脚」翘,避免压力过度集中一侧。多做伸展运动,训练肌肉可以保护关节。(示范/物理治疗师邱怡桦 记者林俊良/摄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