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新事物不畏压力 大脑常保青春
很多人在乎外表年轻与否,却忽略健康应是由内而外,精神科医师指出,真正的抗衰老不仅是维持外表年轻,更关键的是从内在到外在的整体保养,特别是心理健康的维持。
台湾卫福部桃园医院精神科医师苏柏文表示,有些人年纪轻轻却愁眉苦脸,感觉比实际年龄还老十岁;有些人即使上了年纪,仍然充满活力,乐于学习新事物。这种差异不仅是生理老化的问题,更关乎心境的年轻程度。
过去人们大多只关注身体健康,近年来心理健康议题逐渐受到重视,以台湾为例,卫福部也推动青壮世代心理健康支持计划,全台国设立71处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协助民众调适心理压力与负面情绪。
不过,苏柏文直言,在华人文化中,人们往往被教育要「大局为重」,即使内心充满焦虑与不安,也不习惯表达,甚至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导致心理压力无法释放,最终落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面对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许多人希望一辈子都能一帆风顺、毫无变动,但一成不变的生活缺乏外在刺激,反而容易让人感到疲乏与厌世,甚至影响大脑活力,加速大脑功能退化。
要保持心理健康,苏柏文建议重新学习表达与建立新的习惯。当内心感到徬徨、焦虑时,可以尝试与信任的亲友或心理专业人员分享感受,不仅能释放压力,也能获得不同的支持与建议。运动、创作、摄影等兴趣活动更能帮助排解内心的苦闷,让生活充满更多正向能量。
「将压力视为挑战,而非阻碍,是让心境保持年轻的重要关键。」苏柏文表示,学习新事物能让大脑保持弹性,就像漫画航海王的主角勇敢迎向未知,即使过程艰辛,却能从中获得成长与养分。持续学习新技能,如学习新语言、乐器或参与创意活动,有助于维持大脑健康,降低失智风险。
睡眠问题是现代人另一大挑战,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许多人因为心烦、孤单,习惯在睡前滑手机、追剧,或等到极度疲倦才躺床,这些行为可能进一步破坏睡眠节律。海外研究发现,睡眠节律混乱与不足可能加速老化,甚至引发慢性发炎反应,影响免疫系统与大脑健康。
每天应固定时间睡觉与起床、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降低室内灯光与调整适宜的温度,都可营造适合睡眠的环境,改善睡眠品质。
苏柏文呼吁,真正的抗衰老应该是内外兼修,保持心理健康、维持良好睡眠习惯、持续学习新事物、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再配合定期健康检查,才能让自己活得健康,人生过得精采,「打造年轻心境,享受充满活力的人生,从照顾好身心健康开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