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故事/一直借钱如金援黑洞 如何「拒绝情勒」建立财务界线?
台湾理财作家李雅雯的人生前半场是本写满家人金援黑洞的笔记本。
李雅雯的爸爸在航空公司任职到退休,在那个年代,月薪高达7万(台币,下同,约2,110美元),但爸爸努力工作30几年,晚年却仅有26万元(约7,837美元),无其他资产;他此生赚的钱全用在小弟身上。
爸养叔叔 钱断情也断
李雅雯的叔叔年幼时大病成了哑巴,长大后无业茧居在家,因此爸爸工作后,薪水全上缴阿嬷,用以照顾叔叔。
李雅雯的妈妈开理发店收入不错,家用全由妈妈负担,爸爸便一直这么做。直到后来产生严重副作用。
叔叔不工作还爱赌,赌输就去借高利贷,钱还不出来,脑筋动到嫂嫂,也就是李雅雯妈妈身上。李雅雯儿时好几次目睹叔叔硬把理发店的铁卷门往上扳,冲进店里收银台抓走一大把钞票,妈妈抵抗还会被打。爸爸的应对方式是,叔叔要多少就给,不只自己的薪水,也赔上了妈妈的钱。叔叔后来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学费也都是妈妈支付的。
养了叔叔一辈子的爸爸,70岁时决定不再付出,叔叔自此视他为仇人。「当你给了30年,他会觉得一切都是应得的,一旦不给,是你剥夺了他的东西。」李雅雯苦笑,爸爸付出那么多,不但没有得到感激,还打坏关系,也形成了叔叔的依赖,让现况得不到改善。
李雅雯的妈妈也有相仿的人生剧本。妈妈在原生家庭是长女,包含她共6个姊姊,一辈子都在帮被宠坏、成天闯祸的么弟善后。外婆坚信:「家人出事,就应该帮忙。」妈妈也曾跟李雅雯说:「这是命。」无条件地担起责任。
夫为大哥 还200万卡债
在财务的不安全感中好不容易长大,李雅雯婚前发现先生为了帮大哥还200万(约60,290美元)卡债,不但花光100多万的结婚基金,还办了信用贷款。他原生家庭的价值观是:「家人要互相帮忙,有能力的帮没能力的。」
这三个生命里最亲近的人,都有很好的收入,家人成了他们致命的金钱漏洞。「真实的世界里,理『财』必须先理『人』」。为了脱离贫穷,李雅雯自学选股、看财报、投资房地产,几年后从月光族变富妈妈,出版了两本理财书,尔后,李雅雯听到许多理财困境的故事,多数与理财方法无关。他们用力赚、懂省钱、会投资,却有个得帮弟弟还债的先生、一直增加孝亲费的母亲、茧居在家的哥哥;家家都有「钱与人」的理财考卷。
求救专家 别找同温层
面对带给你理财困境的「家人」,李雅雯的建议是「立下财务界线」,大原则是,把责任还给当事人,「不帮」才是真正的帮,就算不借钱,也别忘了问:「除了钱,我还能为你做什么?」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时,找人商量,但找专家,别找同温层。
有余裕再金援 记得写借据
李雅雯出书后,收到很多读者分享与家人财务纠葛的故事,这些人多数看过她的书「与家人的财务界线」,书中明明已提供很多做法,为何还觉得困难?「这件事难,不是因为没方法,而是对家人的愧疚感」。李雅雯说了两个近期听到的故事。
A这十几年来独自负担大姊生病后花费,支付养护中心每个月4万元(约1,205美元)。65岁已经要退休的A自觉日后负担不起,便告诉大姊的儿女,但儿女不想分担,A很困扰,「我不管姊姊,她就死定了。」硬著头皮继续付钱。
B单身,和姊姊及其女儿(外甥女)很亲近,外甥女精神状况一直不太好,有次自杀不成导致下肢瘫痪需要照顾。B很想照顾外甥女,但她没有独自承担,找了所有家人,包括姊姊和其他兄弟姊妹以及父母,开会讨论,决议让打零工的姊姊照顾女儿,其他家人每个月出7千元(约211美元)给姊姊作为照顾女儿的费用。B也因为熟悉公共资源,引进一些长照服务,减轻姊姊负担。
李雅雯说,B懂得不要独揽责任,开家庭会议盘点资源,让每个人都尽一份力,是比较好的做法。她强调,也应鼓励被帮助的家人在能力范围内为自己做出贡献。
遇到家人借钱,李雅雯建议先初步评估,家人是长期的财务问题,还是一时周转不灵。遇上长期财务黑洞,不但钱借出去回不来,还可能让对方心生依赖,得审慎考虑。若只是一时的周转问题,你手头又有些余裕就可以借,但要记得写借据。
借据必须写明借款人、借贷金额、借款时间、还款日期、是否收取利息,以上讯息不一定要手写,用通讯软体也可以,写好以上讯息后问「以上合约属实吗?」只要对方回复肯定的,就有法律效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