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免疫力 先破除这6大健康迷思
自从新冠疫情以来,人们更注重自身的健康,日本推广自然疗法的医师石原新菜认为健康的根源来自增强免疫力,核心是血液中的白血球,可以保护传染病或癌症等的侵害。但世界上有一些错误的健康观念,石原医师在著作《如何在一周内建立最强的免疫力》一一破解。
NG 1:避免辛辣、酸、苦的食物
人们普遍认为,刺激性食物会让胃、肠、食道等消化道黏膜受损,因此应该少吃。尤其是有些人吃了极辣料理后容易拉肚子。确实吃到拉肚子的程度当然不好,但许多被认为是刺激性的香料和调味品,其实对身体有不少益处。
专家建议,刺激性的香料和调味品,对身体有不少益处,例如辣椒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燃烧脂肪;示意图。(图/123RF)
石原医生建议,应该积极地将这些食物纳入日常饮食中。例如,带来极辣口感的辣椒,其中的辣椒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燃烧脂肪。酸味较强的柠檬、梅干、苹果醋,都能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
近来的研究还发现,柠檬有助于肾脏调节体内水分,能有效消除水肿。而茶的涩味来自儿茶素、咖啡的苦味来自多酚,两者都有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效果。’
NG 2:每日都要吃三餐才均衡
许多健康书籍都推荐「每天吃三餐,并注意均衡饮食」。然而也有专家提倡「一天两餐」的饮食方式,甚至有许多名人实行间歇性断食。
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摄取过多营养也成为健康隐忧。因此,对于没有运动习惯或根本不感到饥饿的人来说,减少到两餐并确保「空腹时段」,可能更有益健康。
当我们感到饱足时,代表血糖已经上升,身体发出「不需要再进食」的讯号。然而,若无视这个讯号持续进食,可能会影响自律神经,导致血糖长期维持高水平,进而增加糖尿病风险,也会降低免疫细胞的功能。
为了维持健康,建议早餐与午餐间隔至少5小时,并在睡前3小时结束晚餐,确保身体有足够的空腹时间。
石原医师建议,如果因为生活型态的关系,晚上吃得较丰盛,那么早上可以只喝饮品。当天的第一餐(午餐)则应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如乌龙面、荞麦面或饭团,以减少肠胃负担。
不过,对于需要大量体力活动的职业来说,仍应维持三餐,以补充消耗的能量。因此,建议根据自身的生活方式,调整进食次数与分量,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NG 3:假日不该宅在家 要积极出去活动
许多人在假日懒散地度过一天后,会感到一丝罪恶感,但其实这样的休息方式对健康反而有益。
石原医师指出,如果疲劳累积过多,免疫力会下降。假日还把行程排得满满的,会让交感神经过度活跃,进一步削弱免疫细胞的功能。因此,最重要的是优先让身心彻底放松。
其实,当我们在工作或做家事时,即使没有察觉,交感神经仍处于优势,这会使大脑产生的压力传递至肠道,进而影响肠内菌群的活动。现代人反而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放松时间,让副交感神经主导身体运作。
当副交感神经变得活跃时,免疫力会提升,肠内细菌的活动也更加旺盛。而最能让身心放松的时间就是睡眠期,这也是肠道的「黄金修复时间」。
对于每天忙碌的人来说,即使没有长时间休息的空档,也可以利用通勤或零碎时间,透过简单的呼吸法来切换身体状态,使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不只是周末,平日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来调整副交感神经,即使只有短短30秒也有效果。
首先,闭上眼睛,避免过多视觉资讯让大脑过度兴奋。接著,从鼻子慢慢吸气,再从嘴巴长长地吐气。这样自然会进入腹式呼吸,帮助副交感神经运作。每天重复10次左右,就能让心情和身体都逐渐放松,达到深层修复的效果。
NG 4:健走时要迈开大步走
一般人对健走的印象,多半是放松地迈开大步前进,但其实「快步行走」才是更推荐的方式。
医师提醒,大步行走有助于提升肌肉量,但可能会对膝盖与腰部造成压力,甚至导致大腿肌肉拉伤;示意图。(图/123RF)
石原医师指出,大步行走确实能增加肌肉负荷,有助于提升肌肉量,但同时也会对膝盖与腰部造成压力,甚至增加大腿肌肉拉伤的风险。
相较之下,略带急促感的快步行走是一种有效的有氧运动,不仅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还能提升脑部血流量,因此对于预防失智症也有帮助。」
最新研究显示,「快走与慢走交替进行」的方式特别有效。可以尝试「3分钟快走+3分钟正常步行」为一组,重复3至5组。若选择在早晨健走,除了能让身体接受阳光调节生理时钟,还能改善睡眠品质;而在傍晚健走,则有助于减少夜间频尿。
建议从每天晨间10分钟、晚餐后10分钟的步行开始。特别是饭后适度活动,有助于抑制血糖上升,对健康更加有益。
NG 5:一天必须喝2000c.c.的水
很多人都说要多喝水帮助减肥与代谢,但对于没有运动习惯、代谢差、排泄能力低的人,一天喝2公升的水,只会让水分囤积在体内,导致水肿。
许多人在睡前会为了预防脱水而大量喝水,石原医师表示确实睡眠期间平均会流失约一杯水分的汗,因此睡前适量喝半杯温热饮品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一次喝上好几杯,就属于过量。
医师提醒,睡前可适量喝半杯温热饮品,会是不错的选择;示意图。(图/123RF)
如果半夜频繁起床上厕所,那代表你的饮水量已经超过身体的需求,应该适当减少。
专家提醒,吃蛋对于提升免疫力相当有帮助,也能强化皮肤与黏膜,帮助维持健康;示意图。(图/123RF)
NG 6:胆固醇偏高不能吃鸡蛋
许多中高年人在健康检查时发现胆固醇数值上升,常被建议「少吃蛋」,但这样的观念并不完全正确。
石原医师指出,特别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女性荷尔蒙减少,胆固醇数值本来就会偏高,这是正常的现象,无需过度担心。反而,若胆固醇不足,会影响细胞膜的健康,导致免疫力下降,这才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总胆固醇低于200,才应该考虑调整饮食。
鸡蛋是极具营养价值的「完全营养食物」,刻意不吃蛋,反而是一种损失。鸡蛋对于提升免疫力相当有帮助,它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能强化皮肤与黏膜,帮助维持身体健康。
此外,多项研究显示,即使每天吃一颗或以上的鸡蛋,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没有显著影响。因此,胆固醇高的人不必因为担心数值升高而完全戒蛋,反而应该适量摄取,确保营养均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