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恐致病变 连续血糖机监测半年 助糖友减重
57岁张先生服用糖尿病药物逾十年,近期血糖控制不佳。医师提醒,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对全身器官造成慢性伤害,可能诱发多种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免疫力降低、周边血管病变等病变,所幸使用连续血糖机监测半年后,顺利达到治疗目标。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吃多、喝多、尿多和体重下降,也可能出现身体黏膜发炎、伤口不易好、手麻脚麻、晚上腹泻、视力变差、生殖器发炎等症状,台湾荣新诊所副院长康宏铭提醒,有些患者的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因此较难自觉。
康宏铭说,张先生服用糖尿病药物十多年,近期血糖控制不佳,由于饮食卫教成效不彰,建议装上连续血糖机来监控血糖,3个月后回诊,糖化血红素顺利地从8.8降至7.5,更令人惊喜的是,体重也减少了5公斤;再过3个月,糖化血红素已降至6.9,达到治疗目标,体重则是再减了2公斤,他也开心地穿上劲装,神采飞扬。
康宏铭指出,血糖是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糖化血红素是指最近1至3个月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但糖化血红素的个人差异大,一位血糖平稳的人,和一位血糖高低落差大的人,可能平均后糖化血红素数值相同,评估血糖控制可参考平时的血糖测量纪录,以及抽血检验的糖化血红素数值。
至于血糖监测,康宏铭表示,传统居家型的单点测量无法显示整天的血糖变化;连续血糖机可提供血糖变化曲线,再配合个人饮食内容、运动与生活型态来解读,更清楚每个人独特的胰岛素分泌生理,患者也可学习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各种食物的特性及对血糖的影响,除了让血糖波动减少,状态稳定,也有助于医师用药调整。
专家认为,连续血糖监测也是一种认知行为治疗,康宏铭指出,有助于病患本身对疾病的知识增加,进而改变自我照顾行为,调整生活及饮食型态,体重管理也变得较容易;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也可以修正生活行为、饮食习惯,而达到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效果、体重过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适度的减轻体重,对于血糖的控制也有帮助。
康宏铭提醒,糖尿病患不论是用何种方式记录血糖,仍须定期回诊,与医师密切合作,了解监测数值的意义,切勿任意调整药物,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