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养生 睡饱、增肌再谈饮食控制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饮食精致化、缺乏运动,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进而衍生出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对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如何有效控制血糖,成为现代人重要的健康课题。研究显示,正确补充硒元素等营养剂,有助降低体内发炎反应,翻转血糖数值。
调配营养素 终于能睡好觉
糖尿病大致可分为第1型糖尿病和第2型糖尿病,前者多从青少年或儿童发病,也可能成年才出现症状,起因为自体免疫细胞攻击自己的胰脏,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后者发生成因尚无明确定论,除了基因,还有饮食、环境等因素,多与胰岛素阻抗有关。专精纯营养素医学的台湾臻健康诊所院长武真武归纳出,「糖尿病与自体免疫疾病是一体两面」,当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慢性发炎指数下降,血糖就能获得良好控制。
一名有20多年病史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虽遵循服药及饮食控制,但糖化血色素最佳情况只能维持在7.5至8左右,武真武给予药物及补充个人化调配的营养素后,患者晚上终于能好好睡觉,身体发炎指数降低,药物需求量下降,糖尿病的危害随之变小。
若以新陈代谢的角度来看,糖尿病应从控制热量著手,理应在饮食热量限制后,糖尿病便会获得更好改善。对此,武真武打破迷思指出,要求愈胖的人少吃,多少能达到血糖控制的效果;但要已经很瘦的患者少吃,身体能量更低,血糖控制效果反而不佳。
武真武提出,「糖尿病是一种肌肉病」的观点,他认为当肌肉量不足,遑论控制血糖这件事,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运动,增加肌肉量,改善胰岛素阻抗的问题,才能真正帮助血糖的稳定控制。控制糖尿病的重点顺序应该先睡得好、多运动增加肌肉量,最后才是饮食控制。
第1型患者 补充硒精神变好
一般营养的补充可分为2大类,第1类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共3大营养素;武真武强调,第2类则是维生素、矿物质、菌种和细菌与纤维质4项关键物质。要让胰岛素阻抗下降、降低身体慢性发炎并非仅靠服用消炎药物,首要是补充抗氧化营养,其中硒元素以抗氧化闻名,目前已多达6000多篇相关临床研究,广受关注。
研究指出,硒是维持人体运作不可少的营养素之一,无法在人体中直接作用,需先转变为硒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为体内重要的一种硒蛋白,而「硒」是提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关键物质,能提升细胞抗氧化力,抑制发炎,抵御自由基攻击,同时强化代谢循环。当体内缺乏微量元素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就会不足,也会降低抗氧化能力。
武真武以一名33岁的第1型糖尿病患者为例,12岁发病至今已21年,原本身材干瘦,补充硒营养剂等精准纯营养素后,肌肉的胰岛素阻抗下降,精神变好,便开始积极运动,随之身体长肉、肌肉量增多,糖尿病变得更好控制,形成良性循环。
掌握精准剂量 咨询专业医师
武真武表示,针对控制糖尿病,纯营养素点滴补充搭配如镁、锌、维生素C及硒、谷胱甘肽等多元化补充,效果更显著。此外,许多重大疾病都会导致体内硒含量降低,包括各种慢性发炎疾病、自体免疫疾病、手术前后的补足与修复、癌症患者等,需要透过专业调配高剂量的硒补充,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现代人营养摄取不均衡,若单纯从食物中摄取硒营养,往往不足以改善严重的发炎问题,一般人可以透过适量口服活性硒来预防保健,调节生理机能,来改善亚健康问题。武真武提醒,硒元素缺乏时会致病,但过量也不行,所以适时适量补充很关键,建议寻求专业医师掌握精准剂量与方式,正确使用才能改善症状且不伤身体。
(NOW健康,https://healthmedia.com.tw/main_detail.php?id=6626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