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男跑马拉松晕倒2次 送医检查为急性心肌梗塞

台湾一名32岁年轻男性北上参加马拉松比赛时突然晕倒2次,男子在进行至第14公里时,先感到头晕、不久后晕倒,恢复意识短暂休息后,本想步行完成比赛,却在第15公里处再次昏倒,男子被送到医护站休息后,仍然感到胸闷和呼吸喘,转送至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急诊,医师经心电图检查后判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心脏内科医师薛朝文立即执行心导管手术,在抢通血管后放置一支支架,手术约一个小时,目前患者已经恢复正常出院。

32岁男跑马拉松晕倒2次 送医检查为急性心肌梗塞

该名跑者表示,已经是第4次参加马拉松赛事,过去从未发生类似状况,平时除了跑步,还会进行重训等运动,并且每年健检,吃保健食品养生。怎么还会发生心肌梗塞?

对此,薛朝文表示,心肌梗塞虽好发于50岁以上族群,但现代人饮食西化、生活紧凑、作息失调,心肌梗塞的发生已有年轻化的趋势。即便是年轻常运动的人,也可能发生血管阻塞。若同时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三高患者、肥胖、吸烟等高风险的状况,更容易加速血管阻塞。

运动怎么反而引起心肌梗塞?薛朝文医师澄清,若血管本身就有病变,就可能像不定时炸弹一样突然恶化,急性恶化的血管阻塞导致心肌梗塞,威胁到生命安全。这位个案刚好发生在跑步时,运动时会让阻塞的血管血流量比平常更少,胸闷胸痛等症状会更明显。

典型心绞痛就是在运动或是情绪激动时会变严重,休息时会缓解。不过,运动对于心血管的健康有益处,能让心绞痛更早被发现,仍然建议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钟的次中等强度运动。

薛朝文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是血管突然完全堵塞,只靠药物不一定能恢复血流,须由专科医师判断是否进行心导管手术,现今的心导管技术已经十分纯熟,大部分的病患都能在清醒的状态下完成,微创的技术使伤口如同针孔一般。该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放置了一支支架,术后状况良好,术后第三天就出院。

薛朝文强调,常规的健康检查不一定能发现血管阻塞,因为这类问题通常需要更进一步的检查,如电脑断层血管摄影或运动心电图,尤其高风险族群,要更加留意胸闷胸痛等症状,并考虑进一步就医检测,即使是年轻人,也不该忽视心血管健康,避免发生憾事。心脏内科医师薛朝文立即执行心导管手术,在抢通血管后放置一支支架,手术约一个小时,目前患者已经恢复正常出院。 (记者郭政芬/摄影)

avatar

知识小能手 管理员

发布了:12304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