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胖子」死亡风险更高 医示警:4大原则降体脂

一名45岁金融业女主管,BMI为20,在标准范围内,但健检报告的三酸甘油脂出现红字。进一步测量后发现,体脂率高达35%,且有中度脂肪肝,糖化血色素和胰岛素阻抗偏高,属于糖尿病高风险族群。医师警告,看起来不胖,BMI也正常,但体脂却过高的「瘦胖子」,心血管死亡风险比肥胖者高52%。

「瘦胖子」死亡风险更高 医示警:4大原则降体脂

台湾减重专科医师陈威龙表示,「瘦胖子」的健康风险超乎想像,虽然外表看起来正常甚至偏瘦,却隐藏著与肥胖者一样的代谢风险,包括高血脂、胰岛素抗性。且因内脏脂肪多,容易有脂肪肝及慢性发炎问题,更要小心糖尿病找上门。

陈威龙表示,全球约有45%的人属于「瘦胖子」(Metabolically Obese Normal Weight,代谢性肥胖但体重正常)。这类族群虽然BMI介于18.5至24.9的正常范围,但体脂率偏高,男性>25%、女性>30%,容易合并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异常,因而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风险。

根据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期刊研究显示,「瘦胖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比过重或肥胖者高出52%。「瘦胖子」因为长期运动量不够、营养不均,罹患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随著年纪增加;50到64岁的风险是20到34岁的3倍,65岁以上甚至高达4倍。

肥胖者因体态明显,比较容易警觉健康问题,进而寻求治疗、进行体重控制。而「瘦胖子」族群普遍有腹部脂肪堆积、肌肉量不足的特征,但因为体重正常而低估健康风险。陈威龙说,多数「瘦胖子」无察觉身体慢性发炎、免疫力下降,容易疲劳、生病,直到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才惊觉严重性。

「瘦胖子」的成因跟饮食失调、压力过大、运动量不足有关,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内脏脂肪。另外,运动量不足易导致肌肉流失和退化,影响新陈代谢中的蛋白质储存、血糖调整,当血糖波动不稳定时,恐加速糖尿病恶化。

如何摆脱瘦胖子?陈威龙提醒,这4招可以降低内脏脂肪。

1.均衡饮食:减少精致糖与加工食品摄取,多选用原型食物并采用「211餐盘法」均衡饮食,帮助稳定血糖。

2.运动习惯:进行快走、游泳有氧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重训、深蹲阻力训练可增加肌肉量,提升胰岛素敏感度。

3.充足睡眠:维持规律就寝作息,每晚睡满6至8小时,有助于稳定荷尔蒙分泌。

4.健康检查: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数值,建议检测胰岛素阻抗数值,及早发现潜在三高风险。

avatar

知识小能手 管理员

发布了:11422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