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路的肺炎」别轻忽 霉浆菌感染恐引发肺积水、脑炎
肺炎霉浆菌是社区性肺炎常见致病菌,感染初期症状轻微、类似感冒,容易被忽略,因此又被称为「会走路的肺炎」。医师提醒,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肺部感染恶化、肋膜积水,甚至出现免疫反应导致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台北慈济医院日前收治一名11岁男童许小弟,因持续高烧4天合并咳嗽等症状,虽然仍能正常上课,但病情未见改善,甚至出现胸闷、食欲及活力下降,经急诊检查发现C反应蛋白偏高、右下肺叶感染,诊断为社区性肺炎,霉浆菌抗体检测呈阳性,怀疑为肺炎霉浆菌感染,随即住院治疗。
然而,住院后病情仍持续恶化,甚至出现肺炎扩散及肋膜积水情形。台北慈济医院小儿感染科医师吴秉升指出,许小弟先前曾接受红霉素治疗,研判可能已产生抗药性,因此改以口服四环霉素与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当晚即逐渐退烧,四天后肺部积水也明显改善,最终顺利出院,后续胸部X光追踪显示感染已控制。
吴秉升表示,霉浆菌肺炎初期常见长期咳嗽、喉咙痛与发烧,后续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喘等情况,与流感及新冠肺炎症状相似,不易辨别,须透过听诊、抗体筛检或核酸检测配合影像学检查才能确诊。虽多数为轻症,但严重者恐出现荨麻疹、多型性红斑、眼结膜或口腔溃疡,甚至并发脑炎,应谨慎以对。
吴秉升说,过去霉浆菌肺炎多以红霉素治疗,但若霉浆菌抗药性已超过6成,临床治疗常须改用其他抗生素。吴秉升提醒,医师会依病童年龄与病况严重程度调整用药,家长应依照医嘱准时服药,切勿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他也呼吁,后疫情时代霉浆菌肺炎有增加趋势,家长应持续提醒孩童戴口罩、勤洗手,若出现咳嗽、呼吸喘、发烧不退、活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台北慈济医院小儿感染科医师吴秉升表示,霉浆菌肺炎初期常见长期咳嗽、喉咙痛与发烧,后续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喘等情况,与流感及新冠肺炎症状相似,不易辨别。图/台北慈济医院提供经抗生素治疗后许小弟仍然高烧未退甚至出现肺炎扩散及肋膜积水的情形。图/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