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至湿气重 医提醒「勿担心水肿而不喝水」、推1药材

20日是24节气的谷雨,环境与体内湿气让肠胃道、呼吸道症状首当其冲;谷雨过后、气温转热时,大气的热邪就在此刻与人体的湿气相互交织作怪,更要留意呼吸道过敏反应,以及皮肤搔痒导致的荨麻疹、异位性皮肤炎等。中医师提醒,除饮食穴位的除湿,平时也应避免久坐久站,闲暇时也可藉健走、慢跑、游泳等适度运动促进发汗,并适时补充水分,切勿担心水肿而不喝水,利水除湿的中药材则首推「黄耆」。

谷雨至湿气重 医提醒「勿担心水肿而不喝水」、推1药材

台湾彰化马光中医诊所中医师林良鸿表示,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象征著告别春寒料峭的天气,气温逐步升高,并伴随雨水的增加,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随著大气的湿度及温度两相提升,湿邪及热邪也将交织作乱,未能及时遏止,将使病情蔓延至炎炎夏季。

谷雨将近,首先面临的即是大气湿度的提升,林良鸿指出,外在的湿气将引动人体内在湿气,当体内的湿气持续累积、无法顺利代谢排除时,首当其冲的将是脾胃运化功能,脾胃运作失调将出现一系列肠胃相关的症状,如胃口变差、肠胃胀气、消化不良、排便不成形等。

此外,也可能出现有肌肉酸痛无力、头晕头昏、倦怠感的表现,林良鸿说,脾胃运作不畅、脾土无法生肺金,湿气将进一步滞留在皮肤、鼻子、气管等呼吸器官,开始出现皮肤浮肿、流鼻水、喉咙生痰等多处水肿的情况。

林良鸿进一步指出,谷雨过后、气温转热时,大气的热邪就在此刻与人体的湿气相互交织作怪,原先肠胃不适的相关症状会进一步加剧,与呼吸器官相关的问题,也将进一步演变成皮肤搔痒、打喷嚏、气喘咳嗽等过敏反应,尤其皮肤搔痒的状况,更会因为炎热的气候而容易发展成荨麻疹、异位性皮肤炎等。

利水除湿的中药材方面首推「黄耆」。林良鸿说,黄耆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帮助身体排除湿气、提升人体代谢及免疫力,搭配陈皮理气健脾、生姜温中化湿,能加强脾胃运化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等肠胃不适的症状;若有发烧、急性炎症、阴虚火旺体质,或是癌症、自体免疫疾病及行经阶段的患者,建议应咨询专业意见后酌量服用,以免过度进补而加剧病情。

林良鸿提醒,除了注意除湿,平时也应避免久坐久站,透过定时走动维持下肢血液循环,闲暇时可透过健走、慢跑、游泳等适度运动促进发汗,并适时补充水分,切勿担心水肿而不喝水,才能摆脱体内的陈旧湿气,维持身体正常代谢运作。食用谷雨排湿药膳,要留意是否为发烧、急性炎症、阴虚火旺体质,或是癌症、自体免疫疾病及行经阶段。(彰化马光中医提供)谷雨保养3穴位有化湿和胃、健脾助运、疏肝理气等功效。(彰化马光中医提供)

avatar

知识菜鸟 管理员

发布了:18472篇内容
查阅文章

下一篇
已到最后
2025-04-20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