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人工关节置换 伤口小、恢复快 术后活动更自然
关节疼痛不再成为老年生活的梦魇!随著医疗科技的进步,当保守治疗效果有限时,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已成为解决关节疼痛、提升生活品质的治疗选择。医师表示,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伤口小、恢复快,术后活动更自然,让年长者术后活动更接近自然功能,透过术前复健、饮食规画增加肌肉与骨质、精密手术与术后复健,得以重拾行动力与享受精采人生。
台湾重仁骨科医院院长梁峻铭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术最常应用于膝关节和髋关节。以膝关节来说,退化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病因,尤其是第3、4级的患者,往往因为剧烈疼痛和行动不便而选择手术治疗。至于髋关节,退化性关节炎、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骨折是常见的置换原因。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创伤性骨折也会导致关节严重受损,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
梁峻铭指出,传统手术需切除部分骨头,并以人工关节替代,而现今新型技术则强调保留原有骨骼,以膝关节手术为例,可保留重要的前、后十字韧带,使活动能更接近自然膝盖功能。
现今人工关节置换术虽成熟进步,但每位医师的手术细腻度与精准度,以及医疗团队的合作过程,仍会影响最终结果。梁峻铭分析,在手术过程采「改良型股内侧下切法(Modified Under-Vastus)」切开肌肉,可减少组织伤害,搭配好的神经阻断术,能大幅降低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感、减少恢复期。随著影像技术的进步,现在也可借由电脑扫描精准计算骨骼排列,提升手术成功率,不过术前仍须全面考量病患的个别状况,例如,骨质疏松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就像在脆弱的建筑结构中进行修复。
人工关节置换后可用多久呢?梁峻铭提到,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依材质与加工技术而异,一般可用10至15年,目前人工关节可使膝盖弯曲达130至140度,足以应付日常活动,如使用蹲式厕所,只要术后保养得当,人工关节的耐用性足以满足大多数病患的需求。
为了增加手术的成功率,梁峻铭提醒,术前还需确认有无血液疾病或麻醉风险,以及牙齿健康状况,避免因蛀牙增加术后细菌感染的风险,并且尽量在术前先学习使用四角拐杖,进行肌肉训练,以缩短术后复原时间,而65岁以上男性或停经后的女性常有骨质疏松或肌少症,必要时手术前需要先打骨松针或口服药物。
梁峻铭叮咛,术后须配合物理治疗,正确使用四角拐杖走路,术后3个月到半年内每周回诊,其次是避免泡温泉或游泳,以降低感染风险,饮食方面多补充蛋白质和钙质,配合日晒等预防骨质疏松,除此之外,应留意体态控制,维持正常BMI以降低膝盖的压力。
本文由NOW健康提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