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孩刺激脑区 提升社交力、变得贴心

自闭症有高低功能之分,可能是某个领域的天才,也有些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自闭症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生物性治疗方法,台湾林口长庚医院研究发现,刺激脑右侧前额下回可提升自闭者社交认知能力,治疗效果可维持四周,有妈妈向医师分享,孩子接受这项刺激后变得比以前贴心。

自闭症儿孩刺激脑区 提升社交力、变得贴心

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展疾患,会造成患者社交沟通困难、坚持度过高或局限兴趣而对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调查发生率约为1%至2%,男性多于女性,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高功能个案可能是某个领域的天才,也有些属于生活无法自理。

行为治疗 成效个别差异大

林口长庚儿童心智科副教授级主治医师倪信章指出,自闭者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包括人际关系、情绪调控、课业学习和生活自理等,需要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充分理解与支持,

药物治疗 难改善社交沟通

目前自闭者的协助方式以行为治疗为主,但效果有限,且个别差异大,药物治疗虽可以缓解自闭者的焦虑情绪或者改善专注力,但无法改善自闭者的社交沟通或固执行为等核心困难,关于自闭症的生物性治疗方式,急需突破性的发展。

倪信章与团队在国科会、国卫院及院方支持下,开展了Theta丛集性经颅磁刺激术(rTMS)在自闭症的应用研究,透过电流扰动造成周围场变化,穿过头骨引起周围神经电位变化,透过局部电流改变达到神经刺激效果,低频率有抑制效果,高频率则是兴奋。

倪信章表示,研究重点探索的脑区包括背外侧前额叶、后颞上沟及右侧前额下回,由于背外侧前额叶脑区跟执行功能、情绪调节以及固执行为相关;后颞上沟及右侧前额下回跟心智理论相关,也就是将心比心的能力,因此上述三个脑区被认为,在自闭症的生物性治疗中具有发展的潜力,其中在右侧前额上回的刺激有重大突破。

倪信章说,这项双盲实验共招募60位8至30岁的自闭者,随机且平均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刺激组,研究结果发现,在不需要麻醉的状况下,每周2次、每次5分钟内,连续8周刺激脑右侧前额下回,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提升自闭症的社交认知功能,且治疗效果可维持4周,对于改善自闭者的固执行为、情绪调节和适应功能也有治疗潜力,治疗方式安全可行,并未出现重大副作用,研究成果已发表于2024年9月国际顶尖期刊「Psychological Medicine」。

针对受测者的挑选,倪信章表示,安全性是首要考量,实验要经过卫福部食药署与医院人体试验伦理委员会(IRB)审核,加上国外目前尚无8岁以前接受磁刺激的纪录,所以最小只到8岁;另外,每个自闭症患者都不一样,每个人产生症状的脑区不同,是未来精准医疗可以进一步发展的领域。

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心智科主任梁歆宜提到,这些自闭症的小朋友在学校阶段都有较多资源,但出社会才是真正困难的开始,很多家长希望提升孩子欠缺的生理能力,后续治疗和教导策略都会事半功倍。

受测者经过8周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显著提升,且和最后一次刺激相隔一个月后追踪,效果仍维持,例如一月一日首次刺激、2月底最后一次刺激,两者相比能力显著提升,三月底再次追踪效果仍维持,有受测者是倪信章的患者,在门诊观察后续效果可维持半年至一年,有妈妈说孩子接受刺激后变得贴心,喝了咖啡会提醒妈妈「烫、小心」,以前没有听过孩子这样说。

avatar

知识小能手 管理员

发布了:12323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