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骨骼反复疼痛难愈 小心「疲劳性骨折」隐伤上身
台湾桃园市平镇区联新国际医院收治一名资深排球选手阿聪(化名)阿聪,长达10多年的排球选手生涯,只要训练或参加比赛就会疼痛,影响实力发挥和成绩,医师采取骨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阿聪遵从医嘱训练,终于重返排球场比赛舞台。
联新国际医院表示,阿聪是一名国小排球校队成员,一路打排球到大学,是资深的排球选手,长期小腿反复疼痛困扰,他虽经休息,疼痛短暂缓解,但只要开始训练或参赛,疼痛就再度复发,让他比赛无法全力发挥和影响成绩,医师诊断是胫骨疲劳性骨折,经手术治疗重返球场。
该院运动医学科医师郭亮增表示,疲劳性骨折又称压力性骨折,好发在运动员、过度使用性损伤的跑步爱好者,或是突然增加体力活动的人,这类骨折通常发生在身体承重部位,如小腿胫骨、腓骨及足部的跟骨、足舟骨与跖骨,成因是长期过度使用、或重复性压力集中在骨骼某一区域,骨骼无法承受反复碰撞引发震动,进而出现微小骨裂或骨折。
疲劳性骨折在病征检查,因为是不完全骨折,骨折线不明显,初期照X光并不容易揪出裂缝,等到痛到跛脚、吃药打针都无效时,医生透过询问过往运动习惯及病史临床诊断,加上MRI、骨骼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才能进一步做出判断。
郭亮增解释,疲劳性骨折不同于一般骨折,骨折大多是因为强烈外力撞击造成骨头错位,当下无法行动,疲劳性骨折则是长期过度使用导致的隐性损伤,初期症状与运动后酸痛相似,患者往往能持续活动而难以察觉,加上疼痛感与肌肉酸痛、肌腱发炎相似,增加诊断困难度。
民众如何预防罹患疲劳性骨折?郭亮增说,应从日常运动细节著手,运动训练要循序渐进,切勿贸然增加运动强度,并应避免穿著硬底鞋,慎选吸震力佳、支撑力足,适合运动的鞋具,饮食方面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可防止骨松、保持骨骼强健,最关键是一旦反复出现疼痛症状,别硬撑当「忍者」,及早寻求运动医学科或骨科医师诊治,才能健康运动,跑更远、跳更高。排球选手小腿疼痛难愈患「疲劳性骨折」,疲劳性骨折与一般骨折发生治疗比较表。(联新国际医院提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