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监视定价偷涨价 加州拟立法禁止
商业网站设置「cookie」追踪消费者已经不是新闻,但是就算删cookie、设定隐私保护都挡不住的「监视定价」(surveillance pricing)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监视定价对消费者来说的可恶之处在于,偷偷监视客人,一旦发现有意购买,就会偷偷涨价,而且不只是网路,连实体店也行,购买时一个价、结帐时另一个价也不是不可能。
公共媒体KQED报导,连锁的目标(Target)商店在2022年就在加州以和解方式,解决了一起民事赔偿官司,该案指控Target蓄意跟监店附近或进到店里的消费者,一旦他们准备买下某物时就立刻调涨售价。这种伎俩在数位价格标签(digital/electronic price tag)日趋普及后更容易操弄,原本是方便改价的设计,却成为剥削特定消费者的工具。
消保与隐私倡议团体近年来持续警告监视定价的行为,呼吁消费者不管网路或实体购物时都要注意结帐价格。但是,实体店家还是有办法追踪到在特定区域一直比价的客人,或是带著小孩、无暇旁顾的爸妈,还是用餐时间人潮变多时,也许是关店前赶著结帐时,遂行监视定价、哄抬售价。但是这些行为目前还是合法的,因为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原本打算规范监视定价,但在新任总统上台后,公听程序就喊停了。
不过,部分加州议员已决定在本会期立法改变现况,跟上科罗拉多、乔治亚、伊利诺等州的步伐。其中之一是众议会446号议案(AB 446),另外两案参议会384号(SB 384)与259号(SB 259)都是由议员瓦哈布(Aisha Wahab)提出。她告诉KQED,议案将限制企业利用演算程式进行动态调价,虽然业界一定会有反弹,但她自认长年都是保障平民权益的决策者,因此该守的都会守。
支持AB 446的「United Food & Commercial Workers Western States Council」,其法规长Kristin Heidelbach说,监视定价会愈来愈无孔不入,时时刻刻盯著消费者的店家会愈来愈多,他们的20万会员既是雇员也是消费者,所以他们会为消保法案背书,正因为景气不好,一般人更该有合理的定价。
联邦反歧视法规虽对就业、住房等订有价格限制,但约束力毕竟有限,各地违法事端不断;加州消费者隐私法(California Consumer Privacy Act)同样有些限制,「但是消费者不该受到不公平待遇」,Maureen Mahoney如是说,她是加州隐私保护署(California Privacy Protection Agency)的政策与立法处副处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