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坦普批港府未积极解决住宅过剩 加剧银行风险
国际信评机构史坦普最新发布的报告指,自2021年底以来,香港的零售、商业和住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持续下跌。这种低迷状况不仅削弱了受评级开发商的信贷实力,还可能对银行,特别是中小型银行造成持续打击,并引发风险传染效应。
史坦普公布,香港2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较上月下跌2点,且跌破荣枯线,是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恶化,也是近8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中央社引述香港商业电台5日报导,史坦普表示,本地民营企业的业务活动与新订单近5个月以来首次下降,主因是经济低迷,以及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令2月需求受压。对美国加征关税的担忧也带来影响。2月数字反映出香港商业环境进一步恶化,主因中国的需求条件恶化。
香港整体商业信心跌至1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需要更大的政策支持来遏制信心的进一步下滑。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明报引述史坦普的报告指港府并未积极解决住宅供应过剩问题,港府计划在2025/2026财政年度再为八块住宅用地招标。这些土地及公私合营的土地将提供足够面积来建造1万3700伙住宅,略低于港府在2024/2025财年新建1万5000伙的目标。
报告指出,抵押贷款利率下降是重振香港住宅市场需求的关键。在写字楼市场方面,供应过剩问题最为严重,史坦普预计,至2025年将有超过300万平方英尺的新甲级办公空间竣工;这将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总量,相信2025年的空置率将保持高位。
史坦普预期,香港零售市场在2025年仍将继续陷入困境。香港的消费者正逐渐流失到内地庞大而有效率的网上市场。楼价下跌对消费者财富的负面影响,也可能损害消费。香港零售业主将专注于以较低的租金留住租户。
不过,史坦普认为,香港三大银行,汇丰(包括恒生)、中银香港及渣打香港的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这三大行主要向最大的发展商和地主提供贷款,这些发展商和地主通常在黄金地段拥有房产,并为贷款提供了大量抵押品。
但中小型银行情况发生变化,史坦普指出,小型房地产公司、杠杆率过高以及拥有大量非优质房地产的发展商,将受到更大的影响。这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