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麒麟、黄大仙文化…港澳4人入选非遗传承人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17日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计942人。其中香港、澳门4人入选。香港入选的是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传承人刘锦棠,及啬色园黄大仙信俗传承人(义觉)道长李耀辉。
综合大公、文汇报报导,文旅部每五年开展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3998人,其中包括5名香港人。要获得认可,标准包括技艺精湛,传承实践累计25年以上;在该项目相关领域具有代表性;积极开展传承活动等。
刘锦棠现为香港西贡坑口区传统客家麒麟协会主席,麒麟舞属于传统舞蹈类。据报导,西贡坑口至今仍有18个旧式村落,其中不少为客家村。客家麒麟文化随客家人南迁至香港,扎根在坑口,已传承200余年。「早年间,海盗猖獗,村里小朋友到了七、八岁,就被集中起来学功夫,保卫村落,舞麒麟就是其中一环。」刘锦棠便是这样与舞麒麟结缘。
刘锦棠2003年退休回到坑口,发现有些村子都没人教舞麒麟,于是召集了村里的师傅,整编出一套舞麒麟课程,每周训练2小时,只要有人想学,就可以免费上课,「希望有一天,中国的舞麒麟可以走向世界舞台,让更多人了解」。
李耀辉现为啬色园黄大仙祠监院。作为民俗类,民间信俗(黄大仙信俗)于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保护单位为啬色园。
李耀辉主要研究儒释道三教,曾担任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讲师。他早年服务警队30余年,退休后于啬色园以义务性质出任监院,一直致力推动道教文化、整顿园内各项设施及完善行政秩序,以现代化与环保相结合之概念,将道教文化传播到社会各层面。
至于澳门入选的两人,分别是澳门土生土语话剧社的创始人飞文基和澳门雀仔园福德祠土地庙值理会会长罗盛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