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评/青年危机逐渐取代中年危机 赖政府还在搞大罢免
社会心理学以英文字母[U]表达中年危机,以U字的底部横线来表达,意思是跨过五十岁门槛后,成家立业重责大任完成,肩上担子减轻,加上子女长大离巢,人生的方向感逐渐变得模糊,虽不至于浑浑噩噩,但驱动力确实衰退。联合国最新的研究显示,中年危机出现的年龄有加速年轻化的趋势,甚至二十岁刚成年即有中年危机现象,一样是浑浑噩噩。
联合国的青年危机进入本世纪后急剧爆发,而且是全球性现象,并不只有英语系或发达国家;论述主要是指青年群体没有方向感,因为人生前进的动力被诸如网路、社群等外部因素盘据,这些因素占据了人生的注意力,几乎耗去过多的时间,对于同侪、人际漠不关心,更大层面的社会、国家,更因距离增加而不去思考,当然没有任何使命感。
联合国的研究明确点出社群爆炸性兴起是青年危机的主因,与上世纪的中年危机差异,在于过去中年世代关心父母、家庭、社会、国家,中世代的关心是个开放式的同心圆,中世代居于核心,辐射式的关切周围同心圆得组成每一成员;进入本世纪的青年危机,主角把自己封闭在网路、社群,只在乎极小群体,对外界极少关切;逐步减少、退出对同心圆成员的关切后,社会的凝聚力愈来愈弱化;更糟糕的是愈来愈小的领域里寻求满足。
台湾的青年危机现象相当剧烈;大角度的论述不谈,街上随处可见的是青年族群的生活全被手机宰制,随时随地只关心手机萤幕那个小框框,路上、捷运、餐厅里只专心手机萤幕,不在乎擦肩而过的每个人、事、物,直白形容是「目中无人」,只管专注手机游魂式的前进,把行进的安全参与全交给对向的外人,如此的放弃自己对安全的参与责任。
放弃社会参与责任直觉的后果是社会缺乏自律,因而出现毒品滥用愈发年轻化现象。最近美国总统川普对贸易伙伴高关税的抢钱行动,除了高关税外,几乎随之提出高关税是为杜绝新兴毒品芬太尼进入美国;芬太尼是最近大流行的合成鸦片,麻痺效果几乎是大麻的百倍之巨,诸如丧尸烟弹校园大流行,造成青少年因毒瘾死亡率激增。
台湾青年危机现象非常显著,但丝毫不见赖政府正视,仍在搞他的大罢免;要知道青年危机的恶化是不可逆的,放纵下去将无可补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