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稀土主导地位 中科院:15年后崩塌 市占暴跌至23%

中国现在的稀土储量与产量,在全球居于主导地位,官方近年来也积极强化稀土出口的管理,在美国科技战的压力下,已经对美国实施镓、锗、锑等稀土的出口管制。不过一项研究显示,随著其他地方开发稀土,中国的稀土市占率将会在15年后的2040年下跌至23%。

中稀土主导地位 中科院:15年后崩塌 市占暴跌至23%

港媒南华早报援引一份中国科学院学者在「稀土」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随著新资源的出现,到2035年,中国估计的稀土原料市占率可能降至62%左右,且透过模型预测,到2040年,这一比率将进一步下降至23%,因为随著非洲、南美和澳洲采矿业的开放,中国「将彻底失去主导地位」,目前「根本性转变正在发生」。

报导指出,尽管中国掌握全球60%的稀土储量,并占全球稀土加工量的90%,但这是一个罕见且详细的承认,显示中国对稀土供应链的掌控十分脆弱。

这份由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人员主导的研究还提到,研究人员在研究中使用了先进模型来模拟2025年至2040年之间的全球采矿决策和工业需求,模拟涵盖了全球1000个矿床和144个可开采矿山。

研究显示,到2040年,随著全球对稀土的需求持续激增,非洲和澳洲将相继开发出更多高潜力稀土矿床。欧洲也将开始参与全球稀土供应链。

研究人员也表示,相关预测仍存在一些关键的不确定因素,例如技术因素、政治或环境风险,以及潜在的出口禁令或关税、新兴矿业国家的不稳定、或非洲钍矿加工产生的污染都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该研究建议中国加强内部稀土勘探和开采,同时实现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多元化,应扩大与中重稀土资源丰富的国家的战略合作,包括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和南美洲资源丰富的地区。研究也建议建立更强大、健全的「国家战略储备体系」,储存这些资源将减轻市场波动或不可预见的中断带来的风险。

此外,中国科协旗下的科技导报,近日也刊出多位江西理工大学学者合撰的文章,强调一旦美国稀土产业链重构完毕,中国稀土产业全球竞争力可能会面临弱化。同时伴随稀土产量的增加和多元化供应格局的形成,其他国家对美国稀土需求增加,可能导致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份额的减少以及对稀土价格造成一定的压力

文章甚至示警,在「特别紧急情势」下,中国抵御美国对中国经济制裁能力将减弱。理由在于,目美日印澳正联手重建稀土供应链,一旦美国实现与中国稀土脱钩目标,中国「无疑将失去一项在特别紧急情势下回应美国高压的潜在工具」。

avatar

知识全能王 管理员

发布了:11575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