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台湾不能再当鸵鸟 台海稳定只能寄望川习会?
在经过两岸最新一轮的法律战(反渗透法和反分裂法)与军事较量(立即备战操演和联合战备警巡)后,现在已有一种观点认为,稳定台海只剩最后一种途径,即川普和习近平的直接谈判,目前看来6月登场的可能性较高。
赖总统在3月13日大动作举行记者会,祭出国安17项策略,剑指中共近年对台渗透和统战作为,宣布的隔天就是中共制定实施反分裂法20周年,时机敏感,但从赖总统如此有系统的陈述和出招,显然筹备已久,不像是只针对反分裂法而来,而更像是为国内强力塑造中共对台威胁紧迫,以此烧旺大罢免的气焰,恐怕才是赖总统「大出场」的主因。但以升高两岸对抗、甚至定性对岸为敌对势力,作为内部政争的柴火,也等同关上两岸对话的大门。
赖总统的国安17条宣布后,中共再次发动联合战备警巡对台施压,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中共未透过国防部或东部战区发布军演消息,最早是由外交部发言人以回应「大陆官媒」的方式,证实共军演习,并重点针对「外部势力」纵容支持台独,当晚国台办才表态批判台独。整套操作明显刻意淡化共军角色,针对美国意图明确。
美国务院在鲁比欧领导下的制式反应中,用了「明目张胆」等强硬措词,还用中国大陆外长王毅的话,反酸北京岂能自称是动荡世界中的稳定力量。这完全反映鲁比欧的立场,但还是要看川普,几天之后,川普说,他不反对在六月与习近平举行峰会,又说希望美中「和睦相处」。川普对北京绵里藏针,一切都要上桌谈。
不久后川习会可能登场,台湾几无话语权。更糟的是,在川普一顿操作下,台积电奉上对美高额投资,未来最先进技术能否掌握在自己手上也很难说,用国际关系术语,台湾对美的战略价值明显下降,导致在美中台架构中,台湾严重被边缘化。有人反驳说,美台合力下,台湾价值依旧,这是自我安慰。
事实上,面对川普风暴,北京仍展现战略定力,一方面是大陆对美出口占比已降至11%,贸易战固然会伤到大陆经济,但不至于无法承受。另方面,北京利用美国与其盟邦离心,拉拢巩固与其他国家关系。但美中终究要坐下来谈,这除了有大国关系结构因素,还因为在川普的国际观点中,更看重美中俄等大国交易的分量。其次是美中近年在亚太地区军力变化,冲突不再是美国选项,更遑论为台出兵。
美国务院里有位对川普两次竞选有功的共和党理论大师(苏起给他的定位),即目前领导国务院政策计划处(内部智库)主任Michael Anton,其在2021年、即自国安会卸任不久后的文章明确指,「为台湾打仗明显不符合美国利益」,而就算有,也无法保证美国一定能赢。
国际现实残酷,台湾不能再当鸵鸟。白宫前国安顾问苏利文日前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指,一中政策其实诡异,有很多内在矛盾,但它很有效。同理,两岸问题纠缠数十年,若能有个「虽矛盾但有效」的共识,大家都好过,而非任令火车对撞,这结果是大陆重伤,台湾变乌克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