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自建血库 捐血量恐分散 捐血中心失最大后盾

台湾军方研拟在今年成立首个捐血机构,并计划明年推出三军血液计划,确保军血液供应稳定机制。然而国军捐血去年达8万人次,花莲捐血中心曾表示,军方是血源最大后盾,此举是否冲击现有血液供应?血液基金会公关处处长黎蕾分析,军人捐血占比约近5%,此举恐分散捐血量,后续将持续观察。

台军自建血库  捐血量恐分散 捐血中心失最大后盾

国防部长顾立雄上周到立院业务报告,提及为维持战时国军血液供给韧性,今年起陆续在北、中、南、东部各国军总医院成立捐血机构。另参照友盟国家之例,明年将成立「三军血液计划」,建立中央管理之血液供应系统。

各军医院设有「血库组」,近30年来军方后勤体系大幅缩编,加上血液基金会的捐血机制成立,以及全民健保实施,目前军医院与民间医院一样,并不大量储血,由血液基金会统筹调用,医院则支付回馈金给基金会。

官员透露,过去各部队须制作「官兵相互输血名册」,记载各人血型、特殊疾病等资讯,军服名条印上血型。近年在隐私权要求下,名条血型已取消,名册也形同虚设。如此当然难以因应战时需求,但另建血液统筹机制兹事体大,不是军医局甚或国防部所能决定。随著近年两岸冲突可能性上升,国安体系关注社会韧性,但在相关会议上,血液基金会无法保证,战时配合提供足够军用血液,因此国安会指示国防部,重建自己的用血体系。

黎蕾说,国军曾就捐血作业方式、技术等跟捐血中心询问,但并没有透露要独立成立捐血机构的资讯。若是国军成立自身血液供应机制,确实有可能分散捐血量。

一位不具名医师表示,国军若想建立独立的血库并非易事,建议与捐血中心合作,当发生异常状况,透过指定捐血者顺序捐血,可达到较好效果。以检验疾病来说,捐血后会做核酸检验,确认是否有爱滋病毒或是HTLV-1(人类嗜T淋巴球病毒)等;红血球分类不只分A、B、O、AB型,还有各种小抗原需要细分,否则若受血者有特定抗体,恐怕发生严重溶血反应。

卫福部次长林静仪说,国军的作为是为了增强血液供应韧性,国防部一直有稳定供血计划,如医院出现孤岛效应时该如何处理,或面对极端灾害能否持续提供医疗服务,或是在紧急状况下设立紧急捐血站等。

台北荣总内科部输血医学科医师陈玟均表示,血液效期有限,作为战争储备不容易。以血小板效期一周为例,捐血中心不可能收到血小板后立刻派发到医院,须经过培养跟核酸确认,确认没有问题才发去各医院,届时效期只剩3天。其余全血、红血球冷冻下约1个月,冷冻血浆则是1年。

军事作家赵武灵指出,血液制剂不耐久存,如何达成推陈储新?战时要将冷藏血液送给前线外科小组,即使对美军都相当辛苦。台湾不免要学习美军的「现地血液征集」,亦即重建官兵相互输血机制;然而体系要能运行,在法源、训练、器材等方面,都必须事先进行大量准备。

avatar

知识博士 管理员

发布了:11610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