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500岁明代建筑被拆 曝光此事的博主为何删文?

近日一名历史博主曝光,江西宜春一座500多年前建成的明代祠堂被夷为平地,建筑物「一二进」被拆得干干净净,感叹永远没有研究机会了。官方解释,祠堂没被夷平,是当地村民集资来修缮祠堂,却被说成是「拆掉了」。该博主文章引起关注后疑似被肉搜,目前该文章已删除,网友怀疑博主因举报当地私自拆除明代建筑而被威胁,希望他注意安全。

江西500岁明代建筑被拆 曝光此事的博主为何删文?

挖掘机停在隆恩堂前,周围遍地碎木。(取材自潇湘晨报)

综合潇湘晨报等媒体报导,历史博主「櫼栌落」近日在微博发帖,照片中可看到一辆挖掘机停在祠堂前,厅堂原址疑被夷为平地,现场凌乱不堪。博主称,被拆掉的隆恩堂始建于大明成化16年(公元1480年),历经500多年风雨,是江西宜春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但江西宜春高安市建山镇政府表示,祠堂没有被夷平,是龙城村村民集资200多万人民币(约28万美元)在对祠堂进行整体修缮,却被博主说成是拆掉了,「这是人家的祖根,怎么可能会动?」

工作人员说,这座祠堂从明朝到清朝到现代陆续修过很多次,对日抗战期间还挨过两发砲弹,「现在到底还有多少东西是成化年间的,就说不清楚了,可能就剩几根木头吧」。

工作人员强调,江西省文旅厅和省文物管理处人员已来到现场,「他们说可能村民修缮时使用的材料不够严谨」,目前已安排专家指导,帮助村民进一步完善修缮。

向「櫼栌落」爆料的苏先生则表示,他的朋友现场目击隆恩堂的「一二进」确实被夷平了,他个人也曾现场考察过,「二进」是清代和民国的建料混杂,只留了小部分明代基础,可能因此被判定没有文物价值。

即便这次隆恩堂是重修,苏先生也担心从祠堂中被搬出的老木料堆放在外,没有编码,也没有设顶棚防雨,「这样的重修,修完后老料还能够留多少成,历史信息能够留下多少?」隆恩堂原址已被夷为平地。(取材自潇湘晨报)隆恩堂的一、二进已被拆除。(取材自微博)

avatar

知识博士 管理员

发布了:10865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