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报告:中国仍是全球制造业核心 经济增速将保5
博鳌亚洲论坛25日在海南揭幕,大会发表年度旗舰报告,预估今年亚洲经济增速将达4.5%,略高于去年的4.4%,仍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估中国将保持5%以上的较高增速。报告同时指出,中国仍是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核心,且愈来愈多企业倾向采取「中国+1」的供应链布局策略。
博鳌首场论坛活动聚焦中国经济前景,针对中国要实现5%左右经济成长目标,与会专家认为仍充满挑战与困难。前重庆市长黄奇帆表示,持续扩大开放是不可缺少的经济引擎。中国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则认为应提高中国民众消费力。
中国社科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燕表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比重由去年的48.1%,上升至今年的48.6%。其中,东亚、南亚、中亚与西亚地区经济成长率估分别为4.3%、5.9%、5%和2.9%。
张宇燕指,今年受到美国财政政策空间收窄、货币政策总体趋于宽松,经贸合作泛安全化、经济去风险化、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剧烈变化,都将对亚洲经济发展产生各种影响。但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强调,亚洲经济体特别是中国、东盟持续展现强劲韧性和活力,在经济增长、货物与服务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将成为稳定和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基石。
年会报告指,全球外资对亚洲经济体的依赖程度在波动中上升,近年来达到60%左右,而中国和东协仍是对外资最有吸引力的亚洲经济体。报告还称,美国在2018年发起贸易战后,不仅未提升美国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地位,美中重要性与差距反而不断拉大。
报告并指,中国在2023年依然是对亚洲外资流量依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同时,中国供应链多元化趋势明显,愈来愈多的企业倾向于采取「中国+1」的供应链布局策略,而且中国的中高端产业向外转移的趋势将会放缓。
针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报告认为该协定仍将塑造亚洲经济新未来,去年区域内整体贸易状况有几个特征,包括区域内贸易总额年增3%,其中寮国、柬埔寨、印尼与缅甸等地成长最快;中间品贸易成长快;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中国服务贸易规模突破1兆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成长较快;价值链深化,2023年区域内价值链贸易达到48.1%。但报告也指,RCEP有市场整合不足、规则利用率偏低、规制水准有待提升与政策协调和争端解决机制待完善等挑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