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台「战略模糊」不再管用 前国防官员警告:恐让北京误判

美国国防部前东亚副助理部长薛迈龙(Michael Schiffer)26日在金融时报刊文指出,美国数十年来依赖「战略模糊」维持台海稳定,在冷战后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奏效,但随著川普政府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正面冲击,战略模糊已不再是可持续或有效的政策,现在亟需建立一个结合「战略清晰」与全面维护台海和平措施的新框架。

美国对台「战略模糊」不再管用 前国防官员警告:恐让北京误判

近年,中共军机扰台日益频繁,北京也一再在台湾周边进行挑衅军演。面对中国持续升高的压力,同时遭遇川普试图重塑全球局势的决心,台海过去几十年脆弱但稳定的平衡正在瓦解。

美国对战略模糊的依赖已经无法再吓阻北京日益强势的姿态,且无法有效避免误判风险。北京对台湾采取综合战略,结合外交孤立、经济渗透、政治影响力运动、文化叙事和军事恐吓。

薛迈龙认为,美国长期过度聚焦军事吓阻,难以因应中国的多层次策略。为了稳定台海局势,华府必须将军事部署与经济、外交与资讯战略相结合。

此外,川普第二任期曾对台湾半导体发表模糊言论,暗示台湾的主导地位可能被当作「谈判筹码」,不仅引发台北焦虑,也让北京更加大胆。同时,美国对乌克兰支持的动摇、与欧洲盟友的对立,以及对格陵兰、巴拿马甚至加拿大的领土野心,进一步削弱国际社会对华府捍卫民主伙伴与国际秩序的信心。

薛迈龙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模糊」已不再能吓阻侵略,反而容易引发误判;「清晰」则能透过强调代价来恢复吓阻力。

他认为,转向「战略清晰」政策不代表美国需要放弃「一中政策」、退出美中三联合公报,或者削弱《台湾关系法》。美方既可维持既有外交基础,同时明确画出北京若采取胁迫或军事行动将面临的后果。

美国应明确表态,任何中国试图以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推动统一的行动,都将遭遇严重后果,向北京释出讯号表明:若采取侵略行动,将遭受坚定且有协调的反应,同时不会踩到中国视为红线的「正式承认台湾独立」。与此同时,华府应积极提升台湾的国际地位、扩展与台湾的经济联系,并强化与区域伙伴的合作,以巩固台湾的安全。

薛迈龙在结尾引用爱尔兰诗人叶慈(W. B. Yeats)诗句,指在这个国际秩序愈发动荡的时代(In an era in which the centre is no longer holding),立场清晰至关重要。过去,战略模糊曾维持台海和平;如今,唯有战略清晰才能确保和平得以延续。

avatar

知识菜鸟 管理员

发布了:10717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