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太慢是肌少症警讯? 医:定期量「六力」防失能
家中长辈走路速度放慢,甚至无法走久、有一种站不起来的无力感,小心是肌少症;如果状况持续恶化可能造成失能、卧床等,生活品质下降。台湾亚东医院家庭医学部主任陈志道表示,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凶手,日常应补充足够蛋白质、规律运动维持肌肉量,防止肌肉、骨质渐渐流失。
依据内政部统计,至2025年2月底为止,全台65岁以上长辈达450万人(19.35%),即将迈入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的超高龄社会。为预防及延缓长者失能,国健署自2021年起,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长者整合式照护评估(ICOPE),提供65岁以上长者每年1次功能评估,可作为健康促进的指标。
台湾迈向超高龄社会,随著年龄增长、身体老化,慢性疾病开始找上门。卫福部统计,65岁上长者近九成至少有1种慢性疾病、五成有3种以上慢性疾病。陈志道指出,除了慢性疾病之外,中老年人也会出现视力、听力、肌力及忧郁心理等问题,应定期评估健康指标,及早发现可能导致失能的风险因子
陈志道强调,政府推出整合照护门诊,让医疗资源可以更加有效利用,民众可在回诊时,一起评估测试肌力,只要有任何问题,由医师进行卫教、指导生活照护。以肌少症为例,只要走路速度变慢、位移困难、无法轻松上下10阶楼梯以及握力变差等,应立即就医寻求医疗协助。
影片来源: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
陈志道建议,65岁以上长者,多运用国健署「长者量六力」进行自我检测掌握自身状况,并善用每年一次的老人健康检查服务,包括血糖相关检验数值、骨密度测试、肌肉量、其他与代谢健康相关的指标。肌少症可能与认知功能下降及失智症风险增加有关,可透过健康管理来减少疾病的风险。
感染疾病也可能掉肌肉!陈志道提醒,凡符合公费疫苗条件,尽速接种及早获得保护力,免于疾病的威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