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陈怡 将音乐作为连结他人桥梁
华裔作曲家陈怡(Chen Yi)近期携圣卢克管弦乐团(Orchestra of St. Luke's)在美国华人博物馆(MoCA)举办音乐会,分享成长经历和创作历程,表示音乐可作为桥梁连结他人。
上世纪50年代生于广州的陈怡表示,由于身为医生的父母热爱古典音乐,自己从三岁开始学习钢琴、四岁开始学习乐理,但因文化大革命爆发,在青少年时期被下放到农村两年。
她说,两年间每日被辛苦的体力劳动占据,也让自己体会到文明和教育的重要性。1970年,17岁的陈怡返回广州担任广州京剧院乐队首席,在1978年恢复高考后,她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当年有2万人报考作曲专业,最终只录取32人。
陈怡回忆说,虽然文革时期感到「前途一片黑暗」,但也第一次接触「真正的土地」、体会农民的艰难,「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我是他们的朋友』,我们说的是一样的语言。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我的语言』。」
回到广州后,她时常持续演出数小时而不觉疲惫,因「相比起之前那些沉重的体力劳动,这些演出简直轻松得多」,便是在那段时间里,陈怡学会了如何与农民和孩童沟通,「我学会了如何把人们团结起来,用文化作为桥梁,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共同分享。」
1986年,陈怡成为中央音乐学院首位女硕士,同年获奖学金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她说,纽约是一个真正的大熔炉,能看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从中学习和汲取灵感。陈怡认为,多元文化的社会充满活力,能够不断刺激和启发艺术家,让他们有机会用自己的声音去表达,创作自己的作品。
活动中,圣卢克管弦乐团表演的曲目为陈怡在1986年创作的「萌芽」(Sprout),陈怡表示,取名「萌芽」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的琴乐。她说,古琴音色清雅,是七弦长形乐器,其所使用的音阶体系与现代的12平均律不同,强调情绪和意境的表达,所以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整首作品的旋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