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荷西「赵灿垣日」 纪念华裔企业家对农业贡献
圣荷西市正式宣布每年2月24日为「赵灿垣日」(Thomas Foon Chew Day),以纪念这位美籍华人企业家的非凡成就。他在20世纪初革新了罐头产业,为旧金山湾区乃至全美农业加工业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赵灿垣1882年生于中国广东,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被誉为「芦笋大王」。在华裔美国人面临歧视与经济壁垒的年代,他成功克服重重困难,将父亲创办的一家小型罐头厂发展成当时加州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之一Bayside Canning Company。
他的企业不仅在巴洛阿图等地设有工厂,还雇佣了大量来自不同族裔的员工,成为推动社会融合和经济发展的典范。在巅峰时期,Bayside罐头公司成为全美第三大罐头厂,直接支撑了当地的经济。
圣荷西市议会第四区议员科恩(David Cohen)提出该纪念日的倡议,并获得市政府通过。他表示:「赵灿垣不仅是本地的产业先锋,更是商业远见者。他的成功之路为后来者开辟了道路。」
这一倡议的推动者是16岁的高中生格兰特·韩(Grant Han),他透过CompassPoint Mentor Program联系科恩办公室,希望保护并传承赵灿垣的历史。「赵的故事展现了华裔移民如何克服障碍并取得卓越成就,我希望这个节日能激励后代追随他的脚步。」韩说。
圣荷西市长马汉(Matt Mahan)在市政厅正式向赵灿垣的孙女Gloria Hom颁发纪念宣言。与此同时,一场特别的庆祝活动在赵灿垣创立Bayside罐头公司的阿尔维索举行。
活动由中华历史文化协会(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ject)及指南针指导计划(CompassPoint Mentor Program)共同举办,吸引了140多位居民、历史学者、政府官员、学生及赵氏家族成员参加。与会者参观了Bayside罐头厂遗址及周围的大堤, Gloria Hom在发言中深情回顾祖父的生平,强调他对农业加工产业和华裔社区的深远影响。
赵灿垣不仅在罐头产业中推动了技术创新,还秉持公平用工的理念,积极雇佣多元族裔员工,为华裔移民在主流社会赢得一席之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