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时代 经文处座谈美台关系新形势
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日前与纽约智库「Network 20/20」联合举办座谈会,探讨川普政府时代的美台关系新形势。座谈会由前「新闻周刊」驻华记者石宇(Isaac Stone Fish)主持,华府「全球台湾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执行长萧良其(Russell Hsiao)和纽约「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亚洲事务研究员石可为(David Sacks)与谈,经文处处长李志强携多名友邦代表及美国智库和学界人士旁听。
李志强在开场致词中提到,台湾现为美国第七大贸易伙伴,并致力在高端晶片领域与各理念相近国家建立全球性的合作联盟。而在国防上,台湾也在积极自强,对美国来说绝非「搭便车」。作为拥有数十年合作关系的伙伴,台湾珍视来自美国的跨党派支持,也希望能与川普政府密切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维护台海及印太地区和平稳定。
萧良其表示,「台湾关系法」作为对美国政府有约束作用的法律,在维系美台关系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虽然川普总统本人并未对台湾的安全作出太多承诺,但他任用的国务卿卢比欧等官员均曾对此有过明确表态,表明他们对中国给美国带来的长期战略挑战有著清晰的认识,而且川普政府目前为止的外交政策也没有偏离「台湾关系法」所要求的方向。
石可为则建议与会者暂时跳出美国视角看待台湾问题,与其盲目猜测川普政府可能的态度,不如去东京、首尔或者马尼拉,与亚洲盟国的领导人聊一聊。他说,站在日本的角度,台湾的命运与自身的安全息息相关,堪称核心利益。如果美国对于台湾的危机袖手旁观,这些亲密盟友未来还能否信任和依赖美国,才是美国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石可为还指出,无须过度看重甚至夸大晶片在美中台三方关系中的筹码作用。他表示,中国对台湾的觊觎并非仅限晶片和科技产能,而是在晶片还没被发明以前就已有之,因此如果认为美台关系仅仅关于晶片,是错误认知。
在谈到川普时代台湾和美国将要如何重新调整双边关系时,石可为表示,在拜登时代,美国将外交政策的框架明确定义为「民主-威权」的对抗,这种价值观外交对时刻面临中国威胁的台湾来说有更强的确定性,因此从蔡英文政府到赖清德政府,均积极在价值观层面的语境上与美国保持同频。而在川普时代,价值观基本被抛弃,台湾必须用实际行动向川普证明「台湾的安全和美台关系的维系有利于美国的安全和繁荣」。萧良其也认为,美国本届政府以结果为导向,台湾应尽量将自身的国家利益调整到与美国利益同频的位置,避免出现零和矛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