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女罹长新冠比例 为男性1.5至2倍
旧金山纪事报报导,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已五年,长新冠(long COVID)」仍是最神秘且最具破坏性的后遗症之一,且其影响在性别上出现显著差异,女性受到的影响明显更大。
根据估计,美国已有1500万至2000万人曾罹患长新冠,其定义为症状持续超过三个月,常见症状包括极度疲劳、脑雾、呼吸困难等。根据联邦数据、研究报告与临床医师观察,女性罹患长新冠的比例为男性的1.5至2倍之间。
研究发现,女性与男性在长新冠的症状表现上也有明显差异。女性患者更常见的症状包括:掉发、头痛、味觉异常、记忆力问题、腹胀;男性患者则较常出现性功能障碍的问题。
这种性别差异自疫情初期就已存在,与女性更容易罹患自体免疫疾病,例如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相似之处。耶鲁大学免疫学家、长新冠研究领域的权威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 表示:「女性对疫苗与病毒的免疫反应往往较强,这种免疫差异可能让她们更容易发展成慢性疾病,而不是迅速清除病毒并康复。」
研究发现,研究显示,女性罹患长新冠的风险,远高于男性。(美联社)
岩崎表示,我们尚不清楚真正的原因,但可能与性荷尔蒙及基因有关。研究显示,包括雌激素、黄体素 与睪固酮在内的性荷尔蒙,可能与长新冠的风险有关,但机制尚未完全厘清。
一项刊登于《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的研究发现,女性整体罹患长新冠的风险比男性高31%;40至54岁、尚未停经的女性,罹患长新冠的风险比同龄男性高45%。相较之下,已停经的女性(40–54岁)与男性同龄者的风险差异不大,18至39岁女性也未显著高于男性。
这项由美国国卫院(NIH)资助的 RECOVER 计划主持,为长新冠领域最大型的数据库之一。该研究第一作者、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副教授邵(Dimpy Shah)表示,这显示停经带来的变化,如雌激素下降与免疫系统调整,可能会影响长新冠风险。
至于基因因素,科学界推测,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是一X、一Y染色体,这可能让女性更容易罹患自体免疫疾病,部分原因是许多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例如调控T细胞如何应对抗体的基因。
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表示,罹患长新冠的女性常出现「疲惫型T细胞」浓度升高的现象,这种细胞在无法清除感染时会大量累积,癌症与慢性感染患者也常见此状况。相对地,罹患长新冠的男性则呈现「自然杀手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较多,这是一种能摧毁受感染细胞的白血球,显示男女在长新冠中的免疫系统反应方式可能不同。
JAMA论文作者邵强调,即使我们尚未完全了解女性为何更常罹患长新冠,但医疗体系与女性自己都必须知道这是一个高风险群体。他说:「我们认为,有一半人口面临更高风险,这对公共卫生政策有重大意义。我们必须认知这是个需要关注的高风险族群——而这只是起点,我们还有非常多的研究工作要做,以了解背后真正的驱动机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