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首季累涨3059点跑赢全球 IPO规模冠亚洲
港美国关税消息左右大市,资金涌入ETF,道指收市倒升,港股4月开局高开近百点。ATM升0.8%至逾1%,恒指高开97点,开报23217点,成交22.6亿元,科指升0.9%,报5441点。
尽管受地缘及中美贸易摩擦困扰,港股全月微升178点,以0.77%升幅计仍跑赢全球主要市场。此外,恒指在今年首季亦累涨3059点,升幅高达15.3%,亦领先全球。分析员认为,即使近期融资活动增加,仍看好港股后市表现,但须关注美国的关税政策动向。
港股走势稳健,市场集资金额出现回温现象。港媒指出,港股今年第1季超过印度成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股票集资市场,这是自2021年第2季来,香港首次实现此目标。
据彭博统计数据,香港首季首次公开招股(IPO)、大宗交易及股票配售所得款项较去年同期激增11倍,达16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相较之下,曾连续七季在亚洲居首的印度,集资额近乎减半至69亿美元,走跌至日本及英国之后。
大公报报导,相比全球主要股市,港股表现明显跑赢全球主要股市。事实上,近期已有多家大行指出全球资金正在流入港股及A股市场。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尽管近期有多宗大型配股,但首季公布的股权融资只相当于港股市值的0.3%,远低于2015及2021年约占市值1%的水平,故此并不代表港股估值见顶。
此外,今年香港市场的主要资金流入似乎是南向资金,这些资金仍能抵销股权融资活动。他建议,投资者可特别留意科技、工业、银行、能源、材料领域的股份,因为增量资金预示未来盈利增长会更好,在进行股权融资后的12个月内,股价通常会跑赢同业。
不过,香港股票分析师协会副主席郭思治表示,虽然港股中期的走势仍然向好,但目前正处于中期升浪的调整阶段,不少热门股份,如阿里巴巴、小米、中芯等已累积了不少的升幅,加上近期全球股市的不明朗因素较多,包括美国总统川普正在考虑对更广泛的国家实施更高的贸易关税,并计划于2日公布其计划,令市场的观望气氛浓厚。
郭思治估计,恒指很大可能先出现调整,预计在4月上旬有可能下试22500点才见支持,整个调整期或维持一至两个月,故此投资者近期入市不宜过分进取,应选择一些防守性股份,包括中资电讯股及内银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