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遗愿影响 树葬询问度破表 台中10年树葬成长也逾8倍
艺人大S徐熙媛突过世,家人一度为她选择树葬,台中市民政局因此询问度破表,10年来成长8倍以上。学者发现,积极选择树葬的族群以50岁以上社经地位中上者居多,且与近年社会变迁现象有关。
台中市原有5处使用中的树葬园区、逾2万个穴位,另4处筹建中,完工后再增逾2000个穴位。
民政局表示,去年树葬有3162件,较2014年开始推行时的380件,成长了8.3倍;近期受大S树葬报导影响,今年2月较去年同期也明显增加,有逐年走扬趋势。
民政局指出,使用中的5处树葬园区皆采循环树葬,没有饱和问题,但考量未来使用需求持续增加,正建置大肚、沙鹿、东势与北屯4个树葬园区,今年3月底前全数开工,到2026年底前陆续启用。
朝阳科技大学景观及都市设计系助理教授廖碧勤说,她的博士论文研究「台湾民众生态葬认知模式研究」,虽然很冷门,但最近接到很多询问电话,可见大家的观念正在改变。
廖碧勤说,原以为接受树葬等生态葬以年轻人居多,但调查发现50岁以上、中高学历以上、公教人员居多,他们普遍经济条件不错,选择树葬是不想给子女造成负担,不进塔、不立碑,没有「神主牌」,平常不必烧香拜拜,也有因子女旅居国外,树葬后不必为祭祀特地飞回国。
社会变迁,缅怀先人的方式也改变中。陈姓市民说,现代多以小家庭、小坪数建筑为主,没有传统的神明桌、神明厅。家人过世树葬后,她父亲神主牌供在寺庙,陪伴神佛,也让家人安心。
台湾环保自然葬协会理事长郭慧娟指出,追思先人方式可以很多元。至于要不要留神主牌、合炉?要不要烧香、烧金纸?可以尊重先人意愿,顾及家族成员想法,协商出大家都可接受的追思方式。
郭慧娟说,她的父亲生前表达「离世后不想被关在小盒子里,想要自由自在」,家属尊重遗愿采树葬;郭父的神主牌在对年时合炉进祖宗牌位,定期烧香拜拜。郭指出,清明扫墓成了另类的家族户外聚会,聊聊郭父生前点滴。
赵姓市民说,她的父亲遗言要树葬,因为环保又不必劳繁家人,还交代不留神主牌,也不用祭拜,但白发人阿嬷坚持要留神主牌,最后是其他家人居中协调,留下神主牌、照样祭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