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硬吞美猪还不够 连标示都不行
美国总统川普宣布「对等关税」,关税大刀还未砍下,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已率先公布「2025年对外贸易障碍评估报告」,再度对台湾要求落实猪肉产品原产地表达关切,用意十分明显。
这不是美方对此事第一次表达关切。台湾要求落实猪肉产品原产地标示,并对进口猪肉的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最大残留容许值(MRL)做出规范等作法,早就让美方不爽,USTR这份报告进一步指出这些做法是「不正确地暗示美猪产品(包括莱克多巴胺猪肉)存在食安疑虑。」
台湾因为挡不住美方压力,在2021年1月1日开放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美猪进口。但政府深知民众对美猪的疑虑,因此在开放后采取多项配合管理措施,包括食品标示规定:强制要求进口猪肉进行标示;检疫及查验:加强进口肉品的检疫和查验,以确保食品安全。
同时,政府也提供平衡基金、强制猪只死亡保险等措施,支持台湾猪农产业。在推广台产猪肉方面,鼓励使用台产猪肉,特别是对中小学营养午餐和国军肉品的供应。
种种作法,要说台湾是故意卡美猪,实在是不可承受之重。其实,民众偏好台产温体猪,进口冷冻猪肉市场占比有限,而多数民众不爱吃美猪,不只基于对于莱克多巴胺危害人体的不安心,也跟不习惯美猪的口感有关。举例来说,同样是进口美国牛,即使民众同样有「疯牛症」疑虑,但不少人喜欢美牛口感,标示美牛不见得对销量有影响。因此市面上餐厅商家广泛标示「本店使用台湾猪」,与其说是政策规定,倒不如说是店家在商言商的经营方式,不想影响生意,若据此指责台湾政府刻意设下非关税贸易障碍,是过度演绎。
何况,台湾对所有进口猪肉都有标示规定,不仅限于美猪。根据卫福部的规定,所有含有猪肉或猪可食部位原料的食品,无论是进口或国产,都必须在包装或菜单上标示猪肉原料的原产地。这意味不仅美猪,其他国家进口到台湾的猪肉也需标示原产地,以确保消费者知情权。
民众上超市采购或餐厅用餐,经常可见台湾的店家不只标示美猪、美牛,也会标示出澳洲牛等,对食品标示产地,是保障消费者权益,选择自己爱吃的,何错之有?台湾既已开放美猪进口,美方应该自行想办法提升台湾民众对美猪的喜爱,若要求台方连标示产地都不行,不觉得欺人太甚?(转载自联合新闻网「重磅快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