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悼 AI复原广州8烈士 还能跨时空「对话」亲人
清明时节,许多民众及家属前往各地烈士纪念馆献花悼念,其中,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挖掘遗物、照片等史料,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动态捕捉和语音合成还原了向秀丽、陈复等八位烈士形象,他们能「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还能跨时空「对话」,让家属和参观民众又惊又喜。事实上,中国多地已开始借由AI系统性复原烈士样貌,填补家属遗憾与历史空白。
据中新网报导,广州市民政局近日在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举行2025年清明祭英烈活动,陵园同时完成了烈士纪念馆数字化升级改造,面向公众开放。陵园挖掘英烈遗物、照片、文物等史料,通过AI技术运用动态捕捉和语音合成,还原了向秀丽、陈复等烈士形象,让先烈「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和观众面对面交流「对话」。
向秀丽生前是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工会委员、班长。1958年12月13日晚,向秀丽用自己的身躯扑向燃烧的酒精,避免了一场恶性爆炸事故,自己却全身烧伤面积达67%牺牲,时年仅26岁,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您能讲述一下您的童年故事吗?」站在向秀丽烈士的AI数字人面前,她的孙子崔靖问道。思索片刻后,「向秀丽」开始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崔靖说,自己没有见过奶奶,小时候她的照片就一直放在家里,「这种跨时空的『对话』,既惊喜又感动」,好像是从照片中「走出来」一样,变成了一个鲜活的人,感觉特别亲切。
在西南边陲,极边之地,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巴坡烈士陵园里有八位戍边牺牲烈士,他们有人没留下一张照片。这个清明也用AI复原出烈士样貌,希望他们被久久记得。
另据解放日报,上海松江烈士陵图也展开用画笔和AI复原烈士容貌计划,松江烈士陵园祭奠著173位烈士,其中有80位抗美援朝烈士,但仅71位烈士的墓碑上有遗照者画像。松江烈士陵园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合作,近五年来,一群「00后」、「05后」大学生用画笔和AI技术复原了13位烈士的容貌。
另据新华社报导,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最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成果,为曹允昌、徐思元、陈淑彬、奚根祥、方金耀、章志明、廖天良、尹述勤八位烈士确认身分,其中有六人是基于军战史分析、法医人类学分析、遗物分析等研究成果,进行多元化信息研判后被确认身分。
近年,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并逐步完善国家烈士遗骸DNA数据库和烈士亲属DNA数据库,有效提高了烈士遗骸与烈士亲属DNA比对成功率。从「无名」到「有名」,从「回国」到「回家」;已为28位烈士确认身分、找到亲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