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PI惊见负成长 通缩压力加剧 上月年减0.7%
受春节错月等因素影响,中国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减0.7%,较前月大减1.2个百分点,时隔13个月再度出现负成长;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减2.2%,连29月处于负值。分析指出,中国经济仍然面临通货紧缩压力,儘管科技领域发展改善市场情绪,但国内需求仍然疲软。对于2月CPI年比由涨转跌,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释,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春节错月导致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去年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2月的对比基数,导致今年2月年比受上年价格变动的影响为负。 据测算,在2月-0.7%的CPI年比变动中,上年价格变动的滞后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董莉娟强调,当前中国物价温和回升的态势没有改变。2月不包括波动较大的食品和燃料价格的核心CPI下降0.1%,这是自2021年1月以来的首次下降。路透引述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表示,中国经济仍然面临通货紧缩压力,由于出口面临贸易战的风险,财政政策需要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为提振低迷的家庭需求,中国今年将对电动车、家电和其他商品的消费补贴计画拨款增加一倍,达到人民币3,000亿元。在上周二公布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被提及31次,高于去年的21次,超过了科技。然而,对于今年全年CPI目标则由上年3%降至2%。PPI方面,2月年比下降2.2%,降幅比前月略为收窄0.1个百分点,已连续第29个月处于负值,持续笼罩通缩阴霾。董莉娟称,一是春节前后为工业生产淡季,多数建筑工程停工影响建材需求,二是春节期间煤炭供应充足、有保障,煤炭开採和洗选业价格下降,三是国际油价波动传导带动国内石油相关产业价格下行,同时,随着宏观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部分产业生产需求增加,推动PPI降幅收窄。分析指出,全球关税威胁和中国国内工业产能过剩正将中国出口商推入世界各地的价格战,迫使许多出口商降低产品价格和薪资。花旗集团预测,2025年下半年中国PPI负值可能收窄至接近零,并预计2026年转正,反映房地产周期触底及关税冲击影响逐步消化。大陆CPI、PPI年增率
上一篇
领导反以 巴勒斯坦裔哥大研究生被ICE拘捕 吊销绿卡
2025-03-10
下一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