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望辉:因应中国战略扩张 美洲各国应合作面对挑战
前副国安顾问叶望辉5日于阿根廷智库论坛表示,中国的崛起缺乏制衡力量,其战略扩张对美洲及其他地区构成挑战,美洲各国应由竞争转向合作,建立一个更加安全、多元的联盟审慎应对。
他说,过去最大的错误是让中国在未遵守国际规范的情况下获得制造业优势并深入各国市场,这种时代应该终结。
阿根廷银河基金会(FREE)5日举办论坛,邀请来自美国、秘鲁及阿根廷的政治与国安学者,共同探讨中国与美洲的关系,吸引了逾百名来自学术界、政界与商界人士参加。
论坛不仅分析了中国在美洲的影响,也反映了中国在全球的战略扩张,尤其在「一带一路」基础建设、中资企业投资、科技渗透与舆论操作等方面,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曾任前副总统钱尼副国安顾问,现为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的叶望辉(Stephen Yates)指出,过去美国希望透过经济合作促使中国自由化,但疫情与芬太尼危机暴露了这一策略的失败。川普政府已转向「去全球化」,并寻求与更可靠的国家合作,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他强调,中国的崛起缺乏制衡力量,与俄罗斯不同,中国的战略扩张不仅对美洲构成挑战,亦对台湾及亚洲其他地区形成威胁。他表示,美国对俄乌战争的应对不会影响中国对台湾的决策,因为北京早已确立了其战略并加强了对台湾的胁迫手段,唯一能够有效抗衡的力量只有美国及其盟友。因此,他呼吁拉丁美洲与美国结盟,共同应对中国在区域内的扩张与影响力。
叶望辉强调,美洲各国应该加强自身实力,确保资源供应链的安全,并透过提升透明度、问责机制及科技竞争力,共同维护区域稳定,应对中国影响力的扩张。
多位讲者一致认为,中国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不仅出于经济利益,其投资与建设同时具有军民两用性,显示出中国深远的战略意图。中国正利用其经济影响力干预拉美国家的主权决策,这一现象应引起各国的警觉。
秘鲁前国会议员契尔喜(Enrique Chersi)指出,
中国在秘鲁投资建设钱凯港(Chancay Port),其地理位置与规模显示其可能具备军事战略价值,这项投资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也可能改变秘鲁的地缘政治格局,让秘鲁对中国的贸易与政策更为依赖。
阿根廷的内乌肯深空观测站与火地岛港口等中国设施也引发争议。这些设施位于资源丰富且具战略价值的地区,专家认为中国可能借由科技合作与基础建设,进一步影响拉丁美洲的经济决策与国家安全。
阿根廷前国家情报局长托马(Miguel Toma)表示,自基西纳家族执政时期以来,中阿关系不断加深,现任总统米雷伊(Javier Milei)正努力使中国在阿根廷的建设与发展更加透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