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下的身份危机:旧金山华人工程师如何在「60天倒数」中找出路?
随著全球经济不稳、美国利率居高不下,加上科技产业进入调整期,据本报报导与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科技与金融产业持续缩编。仅3月一个月,美国科技业就裁撤近2万9,000个职位。矽谷与旧金山湾区成为重灾区,不少华人工程师也卷入其中。
但对持有 H-1B 工作签证的华人来说,裁员不仅代表失业,更牵动身份安全与绿卡申请。这不只是职涯转折,更是一场关乎命运的硬仗。
李嘉(化名)是旧金山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数据科学家。他向本报表示,原本公司正在为他办理绿卡,没想到三月部门重组,他突然接到裁员通知。他说:「我只有60天可以找新工作,还要找到愿意承接我移民流程的公司,否则就得离开美国。」
这并非个案,Kathy Wang 曾任职于旧金山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她表示,受到川普政府时期政策环境的影响,绿卡面试未能通过。在美十年的努力可能就此作废,她也不得不辞去自己热爱的工作。现在,她只能寄希望于丈夫能成功申请创业者签证,全家才有机会留下来。
据了解,面临裁员或绿卡申请受阻的矽谷华裔科技工作者们,承受的不只是工作空缺与身份失效,连家庭计划都被打乱,有些人甚至可能在短时间内被迫离境。
面对这波裁员浪潮,一部分华人选择主动出击,如自费申请 NIW(国家利益豁免),不再依赖雇主担保,但前提是拥有突出的履历与专业贡献;创业申请 O-1 杰出人才签证,如有开源项目参与、技术发明、行业知名度等,可尝试转向此一弹性较高的签证;快速转型至 AI、资安等热门领域,不少人投入开源项目、进修技术,力求在短期内提升职场竞争力。
受访的华裔工程师们表示,在经济不景气的循环中,移民工作者不该总是第一批被牺牲的人。他们呼吁联邦政府应调整H-1B制度,例如延长裁员后的身份宽限期、简化绿卡流程,给在美长期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一个更稳定的制度保障。
同时也呼吁企业在裁员时承担更多责任,例如提供转职协助、延续移民申请流程、或开放内部转调机会等实质配套。
本报亦向华人权益促进会查询。他们表示,目前社区内已有多个非营利组织提供法律咨询与心理支援,协助受影响的移民了解选项,避免落入「身份黑洞」,引发连锁反应。
李嘉最后说:「我想留下,不是因为这里多完美,而是因为我努力了这么久,不想就这样放弃。我相信裁员潮终将过去,但希望这场风暴能唤起重视,一个城市或国家的科技发展,不该建立在移民的不安与焦虑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