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团景医师骨松讲座 探讨成因与预防
北加州台湾会馆3月6日举办健康系列讲座,邀请资深医师陈团景主讲「骨质疏松症」,深入剖析骨质疏松症的成因、预防及保健方法。讲座吸引众多社区民众参与,为银发族及关心健康议题的民众提供宝贵的医学知识。
陈团景毕业于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并曾赴日本国立三重大学进修,拥有逾40年临床经验。除曾任台湾成功妇产科骨科医院院长外,亦曾担任中华民国基层医师协会创会理事长、台湾妇产科医学会常务理事,并参与全民健保费用协定委员会,对医疗政策与社区健康推广贡献良多。
讲座中,陈团景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沉默的疾病」,因初期无明显症状,往往在发生骨折后才被察觉,骨折好发于髋骨、脊柱及手腕部位,尤其高龄族群及停经后女性属于高风险族群。
陈团景强调,维生素D是钙质吸收的重要因数,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骨折风险。建议65岁以上长者每日应摄取至少800IU的维生素D3。若日常日晒不足,建议透过补充剂补足,并搭配每周二至三次户外活动来促进维生素D合成。
钙质摄取同样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基础。根据资料显示,台湾人每日钙质平均摄取量仅587毫克,远低于建议量1000至1200毫克。陈团景建议,可透过乳制品、小鱼干、黑芝麻、红苋菜及豆腐等高钙食物来补充,必要时搭配钙片补充剂,并应避免咖啡、茶及碳酸饮料等妨碍钙质吸收的饮品。
除了钙质与维生素D,陈团景也特别强调蛋白质对骨骼与肌肉健康的重要性,每日蛋白质摄取量应达每公斤体重1.0至1.5克,以帮助肌肉生成、减少跌倒风险。适度的负重运动能有效增加骨密度并强化肌肉力量。
讲座中,陈团景详细说明市面上常见钙补充剂的种类与优缺点,包括碳酸钙、柠檬酸钙、海藻钙及胺基酸螯合钙等。年长者若不便吞服药片,可选择即溶剂、发泡锭或钙粉形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