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商忧美中角力 抵港远洋船次比4年来跌3成 差过疫情
受累于美中关系紧张,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正逐步恶化。路透6日引述消息指,部分航运公司正低调地将业务迁出香港,并注销在港的船舶登记,为了避免在美中角力中,船只可能被中国当局征用,或遭受美方制裁;数据显示,在港注册的远洋船数量比4年前减少逾8%,当中近百艘过去2年改于新加坡和马绍尔群岛登记。翻查港府资料,发现以「香港区旗」抵港的远洋船只船次,在过去4年大跌逾30%,比疫情更差。
路透引述20多位航运高层、保险公司和熟悉香港的律师指,业界正忧虑美中紧张局势升级,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作为重要海运枢纽的香港,不得不在北京的压力下,去支持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据国际独立海事数据公司「VesselsValue」分析,尽管有大量中资船舶涌入香港注册,但以今年1月最新数据显示,在香港注册的远洋船舶有2366 艘,比4年前的2580艘少逾8%。
翻查港府最新数据,发现以「香港区旗」抵港的远洋船只船次,由2017及2018年逾3000艘高峰逐年下跌;2024年只有1875次,比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的2735次,大跌逾30%。
事实上,美国政府去年9月及之前都多次警告美国企业,因应港区国安法实施、中国利用香港规避制裁和扩张势力,在香港经营的风险愈来愈高。上月,美国贸易代表办事处建议,向中国航运公司和其他经营中国制船只的公司,征收高额美国港口费,以对抗中国在造船和海运物流领域的「针对性主导地位」。
港府回应路透指,鉴于地缘政治和贸易环境不断变化,航运公司审查营运情况是很自然的事,强调「登记船舶数量在短期内波动属正常」;又指没有法律授权香港领导人征用船只在中国商船队服役,但拒绝回应在中美冲突期间,会否有机会运用殖民时代的紧急权力,包括控制船只和财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