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亚洲:台湾补贸易失衡 恐被迫增加对美军购
「日经亚洲」报导,美国总统川普重返白宫后,台美关系除了关税、晶片业问题,川普还认为武器销售是交易而非安全保障,台湾可能被迫购买更多美国武器以弥补台美贸易失衡,而非出于战略需求。
川普去年在竞选期间多次指控台湾「偷走」美国晶片生意,并要台湾付费换取美国保护。今年1月,川普宣称要对台湾半导体课征100%关税,台积电日前宣布加码1000亿美元投资美国,显示台湾正试图安抚川普。
国防合作长期以来一直是台美关系支柱,但川普的交易主义手法可能使台湾面临更大财政压力。川普第一任期批准超过180亿美元对台军售,包括F-16战机等军备。
然而川普认为武器销售是金融交易,非安全保障。川普的前国安顾问欧布莱恩说,川普「将台湾视为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不愿「为台湾国防埋单」。
「日经亚洲」指出,如果这种模式持续下去,台湾可能面临更大压力,必须购买更多美制武器,且非作为战略框架一环,而是为弥补台美贸易失衡。这不仅加剧台湾国防预算压力,还会引发台湾内部对此类军事开支永续性的争论。
此外,台湾推动本土防御能力建设,例如开发雄风飞弹和国产潜舰的努力,可能会因过度依赖美国军售而受阻。
更令人担忧的是,川普政府可能会迅速转变,让美国外交政策交易性质更强,其安全承诺愈来愈取决于华府的直接经济或战略利益。
这种态势已在其他地区显现,例如川普要求北约组织盟国增加国防开支,也要求日本和南韩为美国驻军支付更多费用。
报导说,川普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还可能损害台湾国际地位。赖清德总统积极寻求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 」(CPTPP)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全球性组织,不过川普的外交政策始终优先考量双边协议甚于多边主义。他在第一任期退出世卫,拒绝参与CPTPP谈判,显示他更重视国家经济利益,而非促进盟友国际地位。如果川普继续推行这种外交政策,台湾可能会失去美国外交支持,在国际上进一步被边缘化。
「日经亚洲」说,川普不会斩断台美关系,但肯定会让双边关系变得更加复杂难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台湾必须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外交和经济策略,避免受制于美国外交政策变动。台湾国防预算与美对台军售 制表/政治中心、国际中心、大陆中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