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少1.2万…监院报告:台双养家庭成主流 母职惩罚仍在
明天是三八妇女节,双薪家庭愈来愈多,却不意味性别经济走向平等,育有子女的职业女性,常遭歧视,薪资也受影响。根据监察院研究报告指出,「双养家庭」成为主流趋势,母职惩罚却依然存在,育儿妇女一个月薪资减少最多可到1万2000元(台币,下同,约365美元),且年轻世代育儿女性的母职惩罚愈明显。
研究计划主持人、东吴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洪惠芬表示,政策规画仅扩大托育是不够的,劳动市场也应该要调整,才能减少母职惩罚。
所谓「母职惩罚」又称「育儿惩罚」,意指育儿女性相对于未育儿女性,往往薪资较低。实际上,当一位母亲常因孩子生病而请假、或必须配合托婴中心接送时间无法超时工作,很容易成为主管眼中「不够好」的员工。
根据监察院「国家人权委员会家庭照顾责任及婚姻变故对妇女就业与经济安全的影响」研究报告发现,1975年至1984年出生的台湾女性,育儿薪资受损程度以育有三岁以下子女者,平均月薪减少1万2416元最高,其次为育有四至六岁子女者,平均月薪减少1万172元。育有七至12岁者,平均月薪减少8253元。育有13岁以上者,平均月薪减少1万843元。
但随著教育程度增加,影响会减少。团队推测高教育程度的妇女所在的就业部门整体而言比低教育程度的妇女在工时与休假安排更友善育儿照顾者,也使得她们更不容易中断就业。
研究报告也提到,不少女性为了照顾家庭,不得不选择网拍、外送等时薪制、兼职工作,但因缺乏底薪保障,收入不稳定,导致到年老时处于高贫穷风险。
洪惠芬表示,弹性的孕产休假制度、充足的托育服务、以及职场的弹性与完善对应措施,才至少能让年轻女性愿意且勇敢生养。
妇女新知基金会秘书长覃玉蓉表示,台湾的劳工缺乏「工时主权」,这让有照顾需求的劳工必须离开职场,或进入非典型就业才能维持照顾责任,其中又以女性最受到影响。若要让妈妈们持续就业,让劳工有更多权力安排工时,是有必要的支持。此外,应建立全民基础年金,让所有国民拥有最基础的年金保障。
台湾劳工阵线秘书长孙友联说,不只母职薪资受损高,性别同工同酬落差也大,如何避免照顾者因照顾而失业或所得减损,需落实工时弹性、鼓励男性育婴留停,家庭与照顾分工更加落实等,才能翻转现在的问题。
发布评论